新标准DB42/T 1938-2022,疏散通道余压监控技术规范,助力城市安全疏散与和谐建设

团体标准 602
《DB42/T 1938-2022 疏散通道余压监控统技术规范》发布,旨在提升疏散安全,通过规范疏散通道余压监控技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助力构建和谐城市。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速,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设施等场所日益增多,人员密集区域的安全问题愈发突显,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于2022年颁布了《DB42/T 1938-2022 疏散通道余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将深入探讨《规范》的出台背景、详细内容及其重要实施意义。

新标准DB42/T 1938-2022,疏散通道余压监控技术规范,助力城市安全疏散与和谐建设,新标准DB42/T 1938-2022,疏散通道余压监控技术规范,助力城市安全疏散与和谐建设,2,2022,技术规范,第1张

背景

  1. 事故教训:近年来,我国频发公共场所火灾事故,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原因之一是疏散通道余压过大,导致人员疏散困难。
  2. 法规要求:为提升公共场所安全水平,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疏散通道余压作出了明确规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高层建筑、大型公共设施等场所的疏散通道余压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3. 技术发展:随着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大数据等领域的迅猛发展,为疏散通道余压监控系统的技术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 适用范围:《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场所疏散通道余压监控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维。
  2. 系统组成:规范规定疏散通道余压监控系统应包括以下部分:
    • 余压传感器:用于检测疏散通道余压,实现实时监测。
    • 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用于采集余压传感器数据,并通过通信传输至监控中心。
    • 监控中心:用于接收、处理、分析余压数据,实现对疏散通道余压的实时监控。
    • 报警装置:当余压超过规定值时,自动发出报警信号。
  3. 技术要求:《规范》对余压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监控中心、报警装置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精度、稳定性、抗干扰性、可靠性等。
  4. 监控指标:《规范》明确了疏散通道余压监控系统的监控指标,包括余压值、报警阈值、报警响应时间等。

实施意义

  1. 提升疏散通道安全性能:通过实施《规范》,确保疏散通道余压在合理范围内,为人员疏散提供安全保障。
  2. 优化疏散通道设计:根据监控数据,优化疏散通道设计,提高疏散效率。
  3. 促进消防安全管理:余压监控系统可作为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4. 提升公共场所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实施《规范》,提升公共场所安全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DB42/T 1938-2022 疏散通道余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的发布,为公共场所疏散通道余压监控提供了技术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各地应结合实际情况,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认识,确保《规范》的有效实施,为构建和谐城市贡献力量。

标签: 22022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