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433-2001标准解析,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守护市民饮食安全

团体标准 602
《DB35/433-2001安全质量要求解读》旨在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市民健康,该标准详细阐述了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安全质量控制要求,从源头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解读内容涵盖原料、生产过程、包装、运输等多个方面,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依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食品安全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保障,为了确保市民的饮食安全,我国出台了DB35/433-2001《安全质量要求》这一标准,旨在规范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全面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标准,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的要求。

DB35/433-2001标准解析,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守护市民饮食安全,DB35/433-2001标准解析,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守护市民饮食安全,2,质量标准,安全标准,第1张

DB35/433-2001《安全质量要求》是我国首部针对食品安全的地方标准,自2001年发布实施以来,对产地环境、生产管理、加工处理、包装标识、检验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从源头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产地环境要求

  1. 产地环境需符合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 产地应远离工业“三废”污染源,避免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对食品造成污染。
  3. 产地土壤质量需符合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生产管理要求

  1. 选用优质、健康的种苗,确保品种纯正。
  2. 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合理施肥,避免过量使用。
  3. 严格执行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农药残留。
  4.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水分管理,确保食品品质。

加工处理要求

  1. 加工设施需符合GB14881《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的要求。
  2. 加工过程中应保持食品新鲜,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3. 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微生物污染,确保食品卫生。
  4. 加工后的食品应进行包装,包装材料需符合GB4806.1《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

包装标识要求

  1. 包装应采用食品级材料,避免有害物质迁移。
  2. 包装标识应清晰、完整,包括产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等信息。
  3. 包装标识需符合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要求。

检验方法

  1. 质量安全检验应按照GB/T 8855《和蔬菜的取样方法》进行。
  2. 检验项目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等。
  3. 检验方法需符合GB/T 5009.12《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等国家标准。

DB35/433-2001《安全质量要求》的制定与实施,对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关注产地、生产日期、包装标识等信息,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确保食品安全标准的贯彻落实,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