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玉两熟制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解析与应用指导
《DB34/T 1089-2009 麦玉两熟制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为解读和应用麦玉两熟制下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详细阐述了规范内容,包括作业流程、技术要求、机械设备选择等,旨在提高秸秆还田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秸秆还田技术已成为提升土壤肥力、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麦玉两熟制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DB34/T 1089-2009)作为我国首个针对麦玉两熟制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的省级地方标准,对于推动秸秆还田技术的广泛应用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效。
DB34/T 1089-2009 麦玉两熟制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解读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麦玉两熟制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涵盖了秸秆收集、切碎、抛撒、翻埋等关键环节。
技术要求
- 秸秆收集:采用机械化方式高效收集秸秆,确保收集效率超过95%。
- 秸秆切碎:切碎长度控制在5-10厘米,以确保秸秆能够充分还田。
- 抛撒:抛撒应均匀,抛撒量约占秸秆总量的70%。
- 翻埋:使用机械化设备进行秸秆翻埋,翻埋深度需超过15厘米。
作业时机
- 在麦收后、玉米播种前进行秸秆还田。
- 玉米收获后立即进行秸秆还田。
作业质量要求
- 秸秆切碎均匀,无长段秸秆。
- 抛撒均匀,无遗漏。
- 翻埋深度一致,无露头秸秆。
规范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提高土壤肥力
秸秆还田能够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优化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研究表明,秸秆还田能够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以上,从而促进作物生长。
减少化肥使用量
秸秆还田可以替代部分化肥,降低化肥使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据调查,秸秆还田可减少化肥使用量20%以上。
改善生态环境
秸秆还田能够减少秸秆焚烧,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显示,秸秆还田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30%以上。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秸秆还田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经济效益,调查表明,秸秆还田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10%以上。
DB34/T 1089-2009 麦玉两熟制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为我国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坚实保障,在实际应用中,该规范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应继续加大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秸秆利用率,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秸秆还田技术将不断优化,以下几方面应着力推进:
- 研发新型秸秆还田机械,提升作业效率。
- 优化秸秆还田工艺,提高秸秆利用率。
- 加强秸秆还田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秸秆还田意识。
- 政策扶持,鼓励秸秆还田技术的广泛应用。
DB34/T 1089-2009 麦玉两熟制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未来的工作中,应继续推进秸秆还田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