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673-2022规程解读,脚板薯越冬保种关键技术
《DB36/T 1673-2022》规程深入解析了脚板薯田间越冬保种技术,该规程详细阐述了脚板薯越冬期间的关键技术,包括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旨在提高脚板薯越冬保种成功率,保障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脚板薯,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农作物之一,以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喜爱,在冬季,由于低温、干旱等恶劣气候的影响,脚板薯的产量和品质往往会出现下降,为了确保脚板薯的稳定供应,提升其经济效益,我国制定了《脚板薯田间越冬保种技术规程》(DB36/T 1673-2022),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尽解读,以期为广大的脚板薯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脚板薯田间越冬保种技术规程》(DB36/T 1673-2022)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脚板薯产业技术体系等权威机构共同编制,旨在指导种植户在冬季进行科学有效的田间管理,确保脚板薯的越冬保种,该规程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脚板薯品种选择
规程推荐选用抗寒、抗旱、适应性强的品种,如湘脚板薯、贵脚板薯等,这些品种在冬季恶劣气候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合理的种植密度
规程规定,脚板薯的种植密度应控制在每亩2000-2500株之间,以确保植株间通风透光,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科学施肥
规程指出,冬季脚板薯生长缓慢,对肥料的需求相对较低,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量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植株旺长。
田间管理
- 灌溉:在冬季干旱时,应适时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需注意控制灌溉水量,防止土壤板结。
- 中耕除草:规程强调,冬季应定期进行中耕除草,改善土壤通气状况,降低病害发生。
- 病虫害防治:建议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加强田间观察,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
越冬保种
- 覆盖:在冬季低温时,应对脚板薯植株进行覆盖,以保护植株免受冻害,覆盖材料可选择稻草、麦秆等。
- 疏花疏果:为提高脚板薯的品质,规程建议在冬季适当疏花疏果,减少植株养分消耗。
《脚板薯田间越冬保种技术规程》(DB36/T 1673-2022)为脚板薯种植户提供了科学的冬季管理方法,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在实际生产中,种植户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规程中的技术措施,确保脚板薯的稳定供应,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脚板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脚板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