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质量升级,DB36/T 1710-202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修复养护设计指南解读

团体标准 603
《DB36/T 1710-202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修复养护设计指南》为提升高速公路路面质量提供创新实践,通过科学设计养护方案,确保路面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络的持续拓展,沥青路面作为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年限也在逐年延长,为确保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舒适度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沥青路面的修复与养护工作显得尤为关键,为此,我国最新颁布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修复养护设计指南》(DB36/T 1710-2022),本文将围绕这一指南展开论述,探讨其在提升高速公路路面质量方面的创新举措。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修复养护设计指南》(DB36/T 1710-2022)是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修复养护设计领域的最新规范,其核心目标是规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修复养护设计工作,提升养护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该指南全面涵盖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修复养护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方法、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为路面修复养护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

设计原则

指南明确了以下设计原则:

  1. 安全性原则:确保行车安全,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2. 经济性原则: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合理选择修复养护方案,降低养护成本。
  3. 环保性原则:在修复养护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可持续性原则:设计应考虑路面使用寿命,确保修复养护后的路面性能稳定。

设计方法

指南提出了以下设计方法:

  1. 路面病害诊断:通过调查、检测,确定路面病害的类型、程度和分布。
  2. 修复养护方案设计:根据病害诊断结果,选择合适的修复养护方案,包括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
  3. 路面结构设计:根据病害和修复养护方案,确定路面结构层次和厚度。
  4. 路面性能评估:运用路面设计软件,评估修复养护后的路面性能,为养护决策提供依据。

施工技术

指南对施工技术提出了以下要求:

  1. 施工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准备施工材料、设备、人员等。
  2. 施工工艺: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
  3. 施工质量控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路面修复养护质量。
  4. 施工安全: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质量控制

指南对质量控制提出了以下要求:

  1. 材料质量控制: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修复养护材料,确保材料质量。
  2. 施工过程控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3. 成品质量检测:对修复养护后的路面进行检测,确保路面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4. 养护效果评估:定期对修复养护后的路面进行评估,为后续养护工作提供依据。

创新实践

指南在创新实践方面提出了以下措施:

  1. 引入新材料:鼓励采用新型路面材料,提高路面性能。
  2. 优化施工工艺:提出多种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3. 加强化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修复养护的智能化管理。
  4. 推广绿色养护:倡导绿色养护理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修复养护设计指南》的发布,为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修复养护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遵循该指南,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修复养护工作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从而提升高速公路路面质量,保障行车安全,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深入研究与实践,为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修复养护事业贡献力量。

标签: 22022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