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脆弱区公路改扩建景观规划与设计指南,打造和谐生态新景观蓝图

团体标准 602
《DB63/T 2147-2023 生态环境脆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景观规划与设计指南》旨在构建和谐生态景观新蓝图,为公路改扩建工程提供景观规划与设计指导,实现生态与交通的和谐发展。

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公路建设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基础设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如何在进行公路改扩建工程的同时,确保交通需求得到满足,又能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景观的和谐共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我国正式发布了DB63/T 2147-2023《生态环境脆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景观规划与设计指南》,为相关工程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用指导。

生态环境脆弱区公路改扩建景观规划与设计指南,打造和谐生态新景观蓝图,生态环境脆弱区公路改扩建景观规划与设计指南,打造和谐生态新景观蓝图,2,2023,第1张

DB63/T 2147-2023《生态环境脆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景观规划与设计指南》是由我国交通运输部联合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多个部门共同编制的,该指南的出台,旨在规范生态环境脆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推动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规划原则

指南明确了生态环境脆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景观规划与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具体包括:

  1. 生态优先原则: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首要任务,确保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2. 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 以人为本原则: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升公路景观品质,营造舒适的出行环境。

景观规划

指南对生态环境脆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的景观规划提出了以下要求:

  1. 合理布局:根据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等因素,科学规划公路线形、互通立交、服务设施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 生态保护:保护原有植被,合理选择植物种类,促进生态恢复与保护。
  3. 景观融合:将公路景观与周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融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公路景观,提升整体美感。

景观设计

指南对生态环境脆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的景观设计提出了以下要求:

  1. 色彩搭配:根据地域特色,合理运用色彩搭配,提升公路景观美感。
  2. 造型设计:注重公路线形、互通立交、服务设施等造型设计,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3. 材料选择:选用环保、耐久、美观的材料,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指南实施意义

DB63/T 2147-2023《生态环境脆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景观规划与设计指南》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保障生态环境安全:通过规范景观规划与设计,降低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生态保护与交通建设的协调发展。
  2. 提升公路景观品质:优化公路景观设计,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公路景观,提升人民群众的出行体验。
  3.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DB63/T 2147-2023《生态环境脆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景观规划与设计指南》的发布与实施,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了有力指导,有助于实现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标签: 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