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482-2012,种猪引种技术规范,推动种猪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手册

团体标准 604
《DB50/T 482-2012 种猪引种技术规范》为种猪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关键指导,规范引种流程,提升种猪质量,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种猪作为产业链的基石,其品质直接关系到整个行业的稳定与效益,为规范种猪引种行为,提升种猪品质,保障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正式出台了《DB50/T 482-2012 种猪引种技术规范》,本文将对该规范的核心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我国种猪产业的进步提供有益借鉴。

DB50/T 482-2012,种猪引种技术规范,推动种猪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手册,DB50/T 482-2012,种猪引种技术规范,推动种猪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手册,2,技术规范,产业健康发展,第1张

规范背景

近年来,我国种猪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种猪质量参差不齐、引种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DB50/T 482-2012 种猪引种技术规范》,旨在规范种猪引种行为,提升种猪品质,确保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种猪生产、养殖、销售、引进等各个环节,涉及种猪场、养殖户、销售商等相关主体。

引种原则

  1. 科学性:引种应遵循科学原则,选择适应性强、生产性能优良、遗传稳定、抗病力强的种猪。
  2. 规范性:引种过程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3. 安全性:引种应确保种猪无疫病,避免引入病原体。
  4. 经济性:引种应考虑种猪品种、生产性能、抗病力等因素,选择经济效益较高的种猪。

引种程序

  1. 选择种猪场:引种前,应选择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种猪质量稳定、防疫措施完善的种猪场。
  2. 签订引种合同:引种双方应签订书面合同,明确种猪品种、数量、质量、运输、防疫、售后服务等内容。
  3. 种猪验收:引种后,应对种猪进行验收,确保种猪品种、数量、质量符合合同约定。
  4. 运输与防疫: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种猪安全、健康,严格执行防疫规定,防止疫病传播。

种猪健康管理

  1. 种猪饲养管理:种猪场应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确保种猪生长、繁殖、健康。
  2. 疫病防控:种猪场应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定期进行疫病检测,确保种猪无疫病。
  3. 种猪淘汰与更新:根据种猪生产性能、遗传稳定性等因素,及时淘汰低产、病弱、不合格的种猪,引进优良种猪。

规范实施与措施

实施主体

本规范由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实施。

措施

  1. 加强种猪场管理:对种猪场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
  2. 规范市场秩序:对种猪销售、引进环节进行监管,打击非法引种、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
  3. 强化宣传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户、销售商等主体的规范意识。

《DB50/T 482-2012 种猪引种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实施,为我国种猪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规范种猪引种行为,提升种猪品质,有助于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种猪生产、养殖、销售、引进等相关主体,应共同努力,确保规范的有效实施,为我国畜牧业的繁荣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