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丘陵区绿豆免耕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探讨

团体标准 603
《DB15/T 3108-2023 燕山丘陵区绿豆免耕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是一份针对燕山丘陵区绿豆种植的技术规程,旨在通过解析和应用免耕技术,提高绿豆产量,规程详细介绍了免耕栽培的方法、土壤管理、播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旨在优化绿豆种植过程,提升经济效益。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受到关注,燕山丘陵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农业生产条件复杂多变,土壤贫瘠,水资源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DB15/T 3108-2023《燕山丘陵区绿豆免耕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的出台,为该地区绿豆种植提供了科学、高效的指导,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析,并探讨其在燕山丘陵区绿豆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燕山丘陵区绿豆免耕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探讨,燕山丘陵区绿豆免耕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探讨,2,现代化,技术规程,第1张

DB15/T 3108-2023《燕山丘陵区绿豆免耕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燕山丘陵区绿豆免耕栽培的技术规程,该规程的制定,旨在通过优化种植技术,提升绿豆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规程主要内容

选地与整地

燕山丘陵区绿豆种植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条件良好、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块,在整地前,需清除杂草、树根等杂物,深翻土壤,确保土壤松软、肥沃,为绿豆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品种选择与处理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绿豆品种,如中绿豆、南绿豆等,播种前,进行消毒处理,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30分钟,或用0.1%的溶液浸种30分钟,以预防病害。

播种技术

燕山丘陵区绿豆免耕栽培可采用撒播或穴播方式,撒播时,播种量一般为每亩1.5-2公斤;穴播时,每穴播种2-3粒,播种深度为2-3厘米,播种后,及时镇压,确保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

肥水管理

绿豆生长期间,应适时施肥、浇水,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追肥可根据土壤肥力、绿豆生长状况进行,一般追施尿素15-20公斤,水分管理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原则,遇旱要及时灌溉。

病虫害防治

燕山丘陵区绿豆常见病虫害有根腐病、病害、蚜虫等,防治方法如下:

  1.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虫害发生。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防治病虫害。
  3. 化学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收获与加工

绿豆成熟后,要及时收获,收获后,进行晾晒、脱粒、筛选等加工处理,确保产品质量。

规程应用与效果

DB15/T 3108-2023《燕山丘陵区绿豆免耕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在燕山丘陵区绿豆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1. 提高绿豆产量:应用该规程后,绿豆产量平均提高10%-20%。
  2. 降低生产成本:免耕栽培减少了劳动力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
  3.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规程强调有机肥和生物防治,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
  4.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规程对绿豆生产全过程进行规范,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DB15/T 3108-2023《燕山丘陵区绿豆免耕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为燕山丘陵区绿豆生产提供了科学、高效的指导,对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应继续推广和应用该规程,为我国绿豆产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