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2047-2023标准深度解析,固定污染源废气重金属元素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技术

团体标准 603
DB42/T 2047-2023标准解析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铜、锌、铬、镍、铅和镉的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技术,该标准详细阐述了测定原理、仪器设备、样品处理、测定步骤和结果计算等内容,为环境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固定污染源产生的废气排放对环境造成了深远影响,为了有效治理这一污染问题,我国制定了DB42/T 2047-2023标准,旨在加强对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的监管,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铜、锌、铬、镍、铅和镉等重金属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吸收分光光度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检测手段,其应用备受关注,本文将深入解析DB42/T 2047-2023标准中的吸收分光光度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参考。

标准背景

DB42/T 2047-2023标准是我国专门针对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重金属污染物铜、锌、铬、镍、铅和镉的检测方法而制定的国家标准,该标准的出台,旨在规范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检测技术,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环境监测和管理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吸收分光光度法原理

吸收分光光度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简称AAS)是一种基于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的光产生吸收的原理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在环境监测、地质勘探、医学检验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待测元素首先被蒸发成原子蒸气,随后通过特定波长的光源照射,原子蒸气中的待测元素对光产生吸收,吸收强度与待测元素浓度成正比,通过测量吸收强度,可以准确计算出待测元素的浓度。

DB42/T 2047-2023标准中的吸收分光光度法

样品前处理

根据DB42/T 2047-2023标准,样品前处理主要包括样品采集、样品保存、样品预处理等步骤,样品采集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样品保存需避免污染和降解,通常采用低温保存,样品预处理包括样品消解、富集等步骤,以消除干扰和提高检测灵敏度。

仪器设备

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需要使用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氢化物发生器等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应满足标准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测方法

DB42/T 2047-2023标准规定了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铜、锌、铬、镍、铅和镉的具体步骤,包括:

  1. 标准溶液的配制:按照标准要求配制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2. 样品溶液的制备:将样品消解后,按照标准要求制备样品溶液。
  3. 仪器调试:调整仪器参数,包括波长、狭缝宽度、灯电流等。
  4. 测定:将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依次注入石墨炉,测定其吸光度。
  5. 数据处理: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DB42/T 2047-2023标准中的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种高效、灵敏、可靠的检测方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铜、锌、铬、镍、铅和镉的测定,通过对该标准的深入解读,有助于环境监测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提高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标签: 2标准解读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