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 149.8-2005 小粒种咖啡豆分级标准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

团体标准 603
《DB53/T 149.8-2005 小粒种咖啡豆分级标准解读与应用》是一份关于小粒种咖啡豆分级的技术标准文件,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咖啡豆的分级方法、质量要求和检验规则,旨在提高咖啡豆的品质和贸易效率,解读该标准有助于咖啡行业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级标准,确保咖啡豆的质量和一致性。

咖啡,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其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口感与满意度,我国作为咖啡消费的大国,对咖啡豆的品质要求日益提高,DB53/T 149.8-2005《小粒种咖啡豆分级》标准是我国咖啡豆行业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该标准,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DB53/T 149.8-2005 小粒种咖啡豆分级标准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DB53/T 149.8-2005 小粒种咖啡豆分级标准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2,标准解读,技术规范,第1张

DB53/T 149.8-2005标准概述

DB53/T 149.8-2005《小粒种咖啡豆分级》标准是我国咖啡豆行业推出的首个国家标准,自2005年起正式实施,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小粒种咖啡豆的分级方法、质量要求以及检验规则,旨在提升我国咖啡豆的整体品质,推动咖啡产业的健康发展。

小粒种咖啡豆分级标准解读

分级方法

DB53/T 149.8-2005标准将小粒种咖啡豆划分为五个等级,包括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分级主要依据咖啡豆的外观、大小、形状、颜色、水分含量以及瑕疵程度等因素。

(1)外观:咖啡豆应饱满、均匀,无霉变、虫蛀、破裂等缺陷。

(2)大小:咖啡豆的直径应在6.5-7.5毫米之间。

(3)形状:咖啡豆的形状应近似圆形,无畸形。

(4)颜色:咖啡豆的颜色应呈棕褐色,无绿色、黄色等杂色。

(5)水分:咖啡豆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8%-12%之间。

(6)瑕疵:咖啡豆的瑕疵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虫蛀、霉变、破裂等。

质量要求

(1)外观质量:咖啡豆的外观应满足上述要求。

(2)大小质量:咖啡豆的大小应在规定范围内。

(3)形状质量:咖啡豆的形状应近似圆形。

(4)颜色质量:咖啡豆的颜色应呈棕褐色。

(5)水分质量:咖啡豆的水分含量应在规定范围内。

(6)瑕疵质量:咖啡豆的瑕疵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检验规则

(1)抽样:从同一批咖啡豆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检验。

(2)检验方法:按照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3)判定:根据检验结果,对咖啡豆进行分级。

小粒种咖啡豆分级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 提升咖啡豆品质:通过分级,可以筛选出优质咖啡豆,从而提高咖啡的整体品质。

  2. 推动咖啡产业发展:分级标准有助于规范咖啡豆市场,促进咖啡产业的持续发展。

  3. 满足消费者需求:分级标准有助于消费者了解咖啡豆的品质,满足其消费需求。

  4. 提高咖啡豆附加值:优质咖啡豆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分级标准有助于提升咖啡豆的附加值。

DB53/T 149.8-2005《小粒种咖啡豆分级》标准是我国咖啡豆行业的重要技术规范,对提升咖啡豆品质、推动咖啡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分级,以确保咖啡豆的品质,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标准意识,共同推动我国咖啡产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