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测报调查技术规范DB33/T 2490-2022深度解读,护航农业稳定增收

团体标准 603
《DB33/T 2490-2022稻曲病测报调查技术规范》深入解读,旨在提升稻曲病监测与防治水平,保障农业生产稳定,规范详细阐述调查方法、监测指标及防治措施,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稻曲病,作为一种对水稻产量构成重大威胁的病害,近年来在我国水稻主产区广泛蔓延,为了有效遏制稻曲病的蔓延,我国在2022年正式发布了《稻曲病测报调查技术规范》(DB33/T 2490-2022),本文旨在对这一规范进行详尽的解读,旨在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稻曲病测报调查技术规范DB33/T 2490-2022深度解读,护航农业稳定增收,稻曲病测报调查技术规范DB33/T 2490-2022深度解读,护航农业稳定增收,2022,技术规范,第1张

《稻曲病测报调查技术规范》概述

该规范详细阐述了稻曲病测报调查的基本原则、技术方法、操作流程、数据整理与分析等内容,适用于我国稻曲病高发区域,对于稻曲病的防治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稻曲病测报调查的基本原则

  1. 及时性:稻曲病测报调查需确保时效性,以便为防治措施的实施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

  2. 客观性:调查结果需真实反映稻曲病的实际发生情况,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系统性:稻曲病测报调查需全面系统地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形成完整的调查资料。

  4. 可比性:调查数据需具备可比性,便于后续分析和比较,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稻曲病测报调查的方法

  1. 田间调查:调查人员需定期深入田间,观察稻曲病的发生情况,详细记录病株、病叶等病状。

  2. 样本采集:根据稻曲病的发生程度,采集适量病样,以便于后续的实验室检测。

  3. 实验室检测:对采集的病样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稻曲病的发生程度和种类。

  4. 信息收集:调查人员需收集稻曲病防治的相关资料,如防治措施、防治效果等。

稻曲病测报调查的程序

  1. 制定调查方案:根据稻曲病的发生情况和防治需求,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

  2. 实施调查:按照调查方案执行田间调查、样本采集、实验室检测等工作。

  3. 数据处理: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稻曲病测报报告。

  4. 发布报告:公布稻曲病测报报告,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稻曲病测报调查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1. 数据整理:对调查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包括病株数量、病叶数量、病情指数等。

  2. 数据分析:基于整理后的数据,分析稻曲病的发生趋势、严重程度等。

  3. 结果报告:将分析结果编制成稻曲病测报报告,为防治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稻曲病测报调查技术规范》(DB33/T 2490-2022)的颁布,为我国稻曲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指南,农业生产者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积极开展稻曲病测报调查工作,为保障水稻产量的稳定增长贡献力量。

延伸阅读

  1. 稻曲病的防治措施:深入了解稻曲病的防治方法,有助于有效降低其发生和传播。

  2. 稻曲病的生物防治:探讨稻曲病的生物防治途径,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绿色环保的选择。

  3. 稻曲病的化学防治:掌握稻曲病的化学防治技术,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稻曲病的综合防治:结合稻曲病的多种防治方法,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升防治效果。

通过对《稻曲病测报调查技术规范》的深入解读,我们认识到稻曲病测报调查的重要性及其操作方法,希望广大农业生产者能够认真贯彻规范要求,为我国水稻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022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