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大豆通豆5号原种生产技术规程深度解读与应用指导
《DB32/T 1519-2009 鲜食大豆通豆5号原种生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解析了鲜食大豆通豆5号原种的生产技术规程,详细介绍了其种植、管理、收获等关键环节,旨在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为鲜食大豆种植者提供技术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飞速进步,鲜食大豆凭借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逐渐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新宠。“通豆5号”作为我国鲜食大豆的佼佼者,其原种生产技术的规范制定与实施,对于确保产品质量、提升产量与品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将深入解析《鲜食大豆“通豆5号”原种生产技术规程》(DB32/T 1519-2009),探讨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与价值。
DB32/T 1519-2009规程概述
《鲜食大豆“通豆5号”原种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鲜食大豆原种生产的省级地方标准,由省农业科学院、省管理站等权威机构共同编制,该规程于2009年正式发布,旨在规范“通豆5号”鲜食大豆原种的生产流程,确保其质量,提升产量和品质。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省范围内“通豆5号”鲜食大豆原种的生产。
原种生产基地选择
选择生态环境优美、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的区域作为原种生产基地,并避免病虫害高发区。
原种生产基地建设
- 土地整理:平整土地,确保坡度小于3°,便于田间管理和操作。
- 灌溉设施:建设灌溉系统,确保原种生产过程中的水分供应。
- 田间道路:修建田间道路,方便田间作业和运输。
原种生产技术
-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一般在春末夏初播种。
- 播种量:每亩播种量约为1.5公斤。
- 播种方式:采用条播或穴播,行距30-40厘米,株距10-15厘米。
- 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
- 收获:当大豆豆荚变黄、豆粒饱满时,及时收获。
加工与包装
- 加工:对收获的大豆进行晾晒、筛选、清选等加工处理。
- 包装:按照规定标准进行包装,确保产品质量。
质量检测
对原种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发芽率、净度、水分、病虫害等指标,确保质量符合标准。
规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提高质量
严格执行DB32/T 1519-2009规程,确保“通豆5号”鲜食大豆原种质量,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优质种源。
提高产量和品质
规范原种生产技术,有利于提高鲜食大豆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促进产业发展
鲜食大豆原种生产技术的规范实施,有助于推动鲜食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
《鲜食大豆“通豆5号”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提高鲜食大豆原种质量、保障供应、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鲜食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