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767-2005 缢蛏干加工技术规范助力缢蛏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团体标准 601
《DB32/T 767-2005 缢蛏干加工技术规范》是我国缢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规范了缢蛏干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

缢蛏,亦称缢蛏子或蛏子,是我国沿海地带广受欢迎的一种贝类,其肉质细嫩,营养均衡,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的日益提升,缢蛏干作为传统加工食品,其加工技术的规范性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围绕《DB32/T 767-2005 缢蛏干加工技术规范》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我国缢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DB32/T 767-2005 缢蛏干加工技术规范助力缢蛏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DB32/T 767-2005 缢蛏干加工技术规范助力缢蛏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2,食品安全,技术规范,第1张

《DB32/T 767-2005 缢蛏干加工技术规范》概述

《DB32/T 767-2005》是我国首个关于缢蛏干加工技术规范的行业标准,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自2005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规范对缢蛏干加工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基本要求、原料选择、加工工艺、质量检验、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旨在提升缢蛏干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DB32/T 767-2005 缢蛏干加工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基本要求

《DB32/T 767-2005》对缢蛏干加工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涵盖了加工场所、设备、人员、原料等方面,具体要求包括:加工场所需具备良好的通风、排水条件;设备需定期保养;人员需具备相应的加工技能和卫生知识。

原料选择

规范强调,缢蛏干加工的原料必须选用新鲜、无病害、无污染的缢蛏,在原料的采集、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确保其新鲜度和品质。

加工工艺

《DB32/T 767-2005》对缢蛏干加工工艺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清洗、去沙、蒸煮、晒干、整形、包装等环节,具体要求如下:

(1)清洗:将缢蛏放入清水中,充分搅拌,去除杂质和泥沙。

(2)去沙:将清洗后的缢蛏放入筛子中,用流水冲洗,去除残留的沙粒。

(3)蒸煮:将去沙后的缢蛏放入蒸锅中,用蒸汽加热,使缢蛏熟透。

(4)晒干:将蒸煮后的缢蛏摊放在晒场上,利用光和风力进行自然晾晒。

(5)整形:将晒干后的缢蛏进行整形,使其符合产品规格。

(6)包装:将整形后的缢蛏装入包装袋中,封口,确保产品卫生。

质量检验

规范要求缢蛏干加工企业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对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严格检验,检验项目包括外观、色泽、口感、水分、重金属含量等。

包装、运输和储存

规范要求缢蛏干产品应采用食品级包装材料,包装袋应密封、防潮、防污染,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光直射、高温、潮湿等不利因素;在储存过程中,应保持干燥、通风、阴凉。

《DB32/T 767-2005 缢蛏干加工技术规范》的意义

  1. 提高产品质量:规范要求缢蛏干加工企业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生产,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

  2. 保障食品安全:规范要求缢蛏干加工企业加强原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

  3. 推动产业升级: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我国缢蛏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4. 提升企业竞争力:规范要求缢蛏干加工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拓展市场。

《DB32/T 767-2005 缢蛏干加工技术规范》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缢蛏干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缢蛏干加工企业能够认真执行规范,为我国缢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