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水稻控水落干节水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读及实践应用
《DB34/T 4473-2023 水稻控水落干节水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实践,旨在通过科学节水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规程详细介绍了节水灌溉、落干管理、土壤改良等关键技术,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大背景下,农业节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显得尤为关键,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节水栽培技术的推广,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DB34/T 4473-2023《水稻“控水落干”节水栽培技术规程》为这一领域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技术支撑,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结合实际应用,探讨水稻“控水落干”节水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DB34/T 4473-2023《水稻“控水落干”节水栽培技术规程》概述
该规程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旨在规范水稻“控水落干”节水栽培技术,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规程详细阐述了水稻“控水落干”节水栽培技术的概念、适用范围、技术流程、操作规范和效果评价等内容。
水稻“控水落干”节水栽培技术规程解读
概念
水稻“控水落干”节水栽培技术是指在水稻生长周期内,依据水稻的需水规律,科学调控田间水分,以达到节水目的的一种栽培方法。
适用范围
该规程主要适用于我国南方稻区,尤其是水资源相对紧张的水稻生长区域。
技术流程
- 播种前准备:选择适宜当地的水稻品种,进行种子处理,确保发芽率。
- 整地:深翻土地,平整田面,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
- 播种: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适时播种,确保全苗。
- 水分管理:依据水稻生长阶段需水规律,合理灌溉,控制田间水分。
- 落干管理:在水稻成熟前期,逐步降低田间水分,促进根系生长,提高产量。
- 收割:适时收割,确保水稻产量和品质。
操作规范
- 合理灌溉:根据水稻生长阶段需水规律,适时适量灌溉,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 落干管理:在水稻成熟前期,逐步降低田间水分,促进根系生长,提高产量。
- 施肥管理:根据水稻生长阶段需肥规律,合理施肥,避免施肥过量或不足。
效果评价
- 节水效果:通过监测灌溉用水量,评估节水效果。
- 产量效果:通过监测水稻产量,评估节水栽培技术对产量的影响。
- 品质效果:通过检测水稻品质,评估节水栽培技术对品质的影响。
水稻“控水落干”节水栽培技术规程应用实践
推广宣传
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开展田间示范等形式,向农民普及水稻“控水落干”节水栽培技术。
技术培训
对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升其技术水平,使其能为农民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田间示范
在田间设立示范田,展示水稻“控水落干”节水栽培技术的实际效果,引导农民接受和应用。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水稻“控水落干”节水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DB34/T 4473-2023《水稻“控水落干”节水栽培技术规程》为我国水稻节水栽培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推广应用该技术,我们有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