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黄兔养殖新标准DB34/T 4491-2023发布,推动行业迈向新高度
《DB34/T 4491-2023》皖南黄兔养殖标准发布,标志着皖南黄兔养殖行业迈向规范化、标准化新阶段,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蓬勃兴盛,各类优质畜禽品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皖南黄兔,作为我国颇具特色的优良地方兔种,以其鲜美的肉质、卓越的繁殖能力等优势,赢得了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广泛喜爱,为了规范皖南黄兔的养殖技术,提升养殖效益,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23年正式发布了DB34/T 4491-2023《皖南黄兔》地方标准,本文将深入探讨该标准的制定背景、核心内容及其深远实施意义。
制定背景
皖南黄兔,作为安徽省的地理标志畜禽品种,拥有悠久的养殖历史和丰富的品种资源,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导致养殖技术参差不齐,产品质量波动较大,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为促进皖南黄兔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产品品质,保障消费者权益,制定相应的养殖技术标准显得尤为迫切。
DB34/T 4491-2023《皖南黄兔》地方标准涵盖了以下关键内容:
- 范围:本标准详细规定了皖南黄兔的品种特性、外貌特征、生产性能、繁殖技术、饲料营养、疫病防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 规范性引用文件:明确了本标准所参照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 术语和定义:对皖南黄兔养殖过程中常用的专业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规范。
- 兔种要求:明确了皖南黄兔的品种特征和生产性能指标。
- 繁殖技术:对皖南黄兔的繁殖方法、配种制度、产仔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 饲料营养:规定了皖南黄兔饲料的营养成分和饲养标准。
- 疫病防控:明确了皖南黄兔疫病防控的基本原则、预防措施和治疗办法。
- 产品质量要求:对皖南黄兔产品的质量指标、包装和标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实施意义
DB34/T 4491-2023《皖南黄兔》地方标准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 规范养殖技术,提升产品质量:该标准对皖南黄兔的养殖技术进行了全面规范,有助于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 保障消费者权益:通过实施该标准,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到安全、健康的皖南黄兔产品。
- 促进产业发展:该标准的实施将提升皖南黄兔养殖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产业的长远发展。
- 推广优良品种:通过该标准的实施,皖南黄兔这一优良品种将得到更广泛的推广,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
我们坚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DB34/T 4491-2023《皖南黄兔》地方标准的实施将为皖南黄兔养殖业带来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