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716-2012信红茶初制加工技术规程深度解读

团体标准 601
《DB41/T 716-2012 信红茶初制加工技术规程》详细阐述了信红茶的初制加工流程,包括原料选择、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等关键步骤,规程旨在规范信红茶的生产过程,确保茶叶品质,提升信红茶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茶叶市场的蓬勃发展,茶叶加工技术的规范化与标准化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 716-2012《信红茶初制加工技术规程》的出台,为信红茶的初制加工设定了明确的技术规范,旨在提升信红茶的品质与市场竞争力,本文将对此规程进行深入剖析,为茶农及茶叶加工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DB41/T 716-2012信红茶初制加工技术规程深度解读,DB41/T 716-2012信红茶初制加工技术规程深度解读,2,技术规程,加工技术规程,第1张

规程背景

信红茶,亦称信毛尖,是我国绿茶中的佳品,产自河南省信阳市,信红茶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四绝”闻名,被誉为“茶中珍品”,为了确保信红茶的品质,规范其初制加工流程,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2年正式发布了DB41/T 716-2012《信红茶初制加工技术规程》。

规程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信红茶的初制加工,涵盖了采摘、摊放、杀青、揉捻、干燥等关键环节。

术语和定义

规程对红茶、毛尖、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干燥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的定义,确保了技术规程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原料要求

鲜叶:信红茶的原料应选用信地区特有的茶树品种,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鲜叶含水量应控制在75%以上。

加工工艺

  1. 采摘:采摘时间一般在春季,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采摘过程中需轻采、勤采、净采。
  2. 摊放:采摘后的鲜叶应立即摊放在阴凉通风处,摊放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6小时。
  3. 杀青:采用锅炒杀青法,炒至鲜叶失水率达到40%左右,叶色变暗,叶质变软。
  4. 揉捻:采用手工揉捻或机械揉捻,揉捻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揉捻至茶条紧结,茶汁适当溢出。
  5. 干燥:采用烘干机或晒晾干燥,干燥至茶条水分含量在6%以下。

质量要求

  1. 感官指标:信红茶应具有鲜嫩的香气、鲜爽的滋味、鲜明的色泽和优美的外形。
  2. 理化指标:信红茶的含量应不低于15%,含量应不低于3%,水分含量应控制在6%以下。

规程实施与监督

实施主体

信红茶初制加工企业应严格按照本规程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监督部门

质量技术部门应加强对信红茶初制加工企业的监督,对不符合规程要求的企业进行处罚。

DB41/T 716-2012《信红茶初制加工技术规程》的发布,为信红茶的初制加工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信红茶的品质和竞争力,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应认真学习和执行本规程,共同推动信红茶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