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540-2023深度解析,水产养殖业污染控制新标准助力绿色转型
《DB32/T 4540-2023》规范解读,引领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该规范从污染物控制技术入手,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问题逐渐凸显,对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强化水产养殖业污染物控制,确保水环境安全,我国在2023年正式发布了《水产养殖业污染物控制技术规范》(DB32/T 4540-2023),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范,探讨其对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引领作用。
《水产养殖业污染物控制技术规范》概述
《水产养殖业污染物控制技术规范》(DB32/T 4540-2023)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水产养殖业污染物控制的技术规范,该规范旨在指导水产养殖业实施污染物减排和资源化利用,推动行业绿色发展,规范适用于我国各类水产养殖场、养殖小区和企业,旨在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固体废弃物、废气等污染物进行有效控制。
规范的主要内容
污染物源头控制
规范要求水产养殖场在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污染物排放,采取源头控制措施,具体包括:
- 合理规划养殖布局,避免养殖区与生活区、工业区等产生交叉污染。
- 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如稻渔共生、林渔结合等,实现物质循环利用。
- 推广使用低残留、低毒、环保型饲料和药物,减少养殖过程中污染物产生。
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规范要求养殖场对产生的废水进行分类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具体措施包括:
- 建设养殖废水处理设施,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废水处理。
- 推广使用养殖废水处理新技术,如人工湿地、微生物处理等。
- 实现养殖废水资源化利用,如用于灌溉、绿化等。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规范要求养殖场对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具体措施包括:
- 推广使用可降解、环保型养殖设施,减少固体废弃物产生。
- 对养殖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如鱼粪、残饵等。
- 采用堆肥、发酵等技术处理固体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
废气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规范要求养殖场对产生的废气进行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具体措施包括:
- 采用封闭式养殖设施,减少废气排放。
- 推广使用废气处理新技术,如生物滤池、吸附脱附等。
- 实现废气资源化利用,如用于发电、供热等。
规范的实施与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水产养殖业污染物控制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的投入,鼓励养殖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污染物处理效果。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水产养殖业的监管,确保规范得到有效实施,对违反规范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人才培养
加强水产养殖业污染物控制技术人才培养,提高养殖企业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
《水产养殖业污染物控制技术规范》(DB32/T 4540-2023)的发布,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实施该规范,可以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水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我们期待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水产养殖业能够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