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544-2023解读,潮滩与盐沼生态碳储量调查新规范

团体标准 604
《DB32/T 4544-2023》为潮滩与盐沼生态碳储量调查提供技术规范,该规范详细阐述了调查方法、数据处理和碳储量计算,旨在提高生态碳储量调查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我国生态碳汇研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对碳储量调查与评估的需求愈发紧迫,我国潮滩与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丰富,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更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此,我国正式颁布了《潮滩与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旨在规范潮滩与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工作,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碳减排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DB32/T 4544-2023解读,潮滩与盐沼生态碳储量调查新规范,DB32/T 4544-2023解读,潮滩与盐沼生态碳储量调查新规范,2,技术规范,2023,第1张

《规范》的背景与意义

潮滩与盐沼生态系统是全球重要的碳汇,承担着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近年来,我国对潮滩与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日益重视,但仍存在调查方法不规范、数据不准确等问题,制定《规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高调查精度,确保数据准确性

《规范》对潮滩与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调查区域选择、样地设置、样品采集、数据统计分析等,通过规范调查流程,有助于提高调查精度,确保数据准确性。

促进科学研究,为碳减排提供依据

《规范》的发布,将为科研人员提供统一的调查方法和技术标准,推动潮滩与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为我国碳减排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调查潮滩与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有助于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状况,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决策支持,对碳汇功能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规范》的主要内容

调查区域选择

《规范》规定,潮滩与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区域应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可比性,具体选择方法包括:根据地理分布、生态类型、碳储量等因素,确定调查区域。

样地设置

样地设置应遵循随机、均匀、代表性的原则,根据调查区域面积,确定样地数量,样地面积应根据调查目的和精度要求进行确定。

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应遵循全面、统一、规范的原则,采集内容包括植物、土壤、水体等,具体采集方法如下:

  1. 植物样品:采集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包括根、茎、叶等。
  2. 土壤样品:采集土壤剖面样品,包括表层、中层、底层等。
  3. 水体样品:采集水体表层、底层等样品。

数据统计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应遵循客观、科学、准确的原则,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碳含量测定,并根据相关公式计算碳储量。

DB32/T 4544-2023《潮滩与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技术规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潮滩与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该《规范》的实施,将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碳减排提供有力支持,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潮滩与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标签: 2技术规范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