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572-2023 规范解析,引领规模奶牛场粪污管理迈向绿色可持续发展
《DB32/T 4572-2023 规模奶牛场粪污管理技术规范》深入解读,旨在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规范详细阐述了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及环境保护措施,为奶牛场提供科学管理指导,助力产业绿色发展。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规模奶牛场粪污处理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强化规模奶牛场粪污的管理,推动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我国在2023年正式发布了《规模奶牛场粪污管理技术规范》(DB32/T 4572-2023),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规范,旨在为我国规模奶牛场粪污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DB32/T 4572-2023 规范概述
《规模奶牛场粪污管理技术规范》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规模奶牛场粪污管理的省级地方标准,该规范的出台,旨在规范奶牛场粪污的收集、处理、利用和排放等环节,减少粪污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助力奶牛养殖业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
适用范围
DB32/T 4572-2023 规范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规模化奶牛场的粪污管理,涵盖了粪污的收集、处理、利用和排放等全过程。
粪污分类
规范将奶牛场粪污分为干粪、尿粪和粪水三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粪污制定了相应的处理标准。
粪污收集
规范要求奶牛场必须设立专门的粪污收集设施,确保粪污能够及时、安全地被收集,收集设施的设计应符合容积、材质、结构等方面的要求。
粪污处理
规范对粪污处理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
- 干粪处理:可以通过堆肥、发酵等方式进行处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 尿粪处理:可以采用沉淀、过滤、消毒等方法进行处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 粪水处理:可以采用厌氧消化、好氧处理等方法进行处理,实现无害化处理。
粪污利用
规范鼓励奶牛场对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如生产有机肥、沼气等,规范对粪污利用的产品质量、使用范围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粪污排放
规范要求奶牛场在排放粪污前,必须确保粪污达到排放标准,不得对环境造成污染。
规范实施与监督
实施主体
规范的实施主体为奶牛场,奶牛场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粪污管理。
监督部门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的规模奶牛场粪污管理进行监督。
监督措施
监督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确保规范的有效实施:
- 加强对奶牛场粪污管理工作的培训和指导;
- 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检查;
- 对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查处。
《规模奶牛场粪污管理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规模奶牛场粪污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通过规范的实施,我们有望降低粪污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奶牛养殖业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我们期待该规范的全面实施,为我国畜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