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2113.1-2023 露地西蓝薹生产技术规程解析
《DB42/T 2113.1-2023 西蓝薹生产技术规程 第1部分》详细介绍了露地西蓝薹的生产技术,包括选种、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旨在提高西蓝薹产量和质量。
西蓝花,作为营养丰盛、口感脆嫩的健康蔬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了提升西蓝花的产量与品质,规范其露天种植技术,我国特地颁布了《DB42/T 2113.1-2023 西蓝花生产技术规程》的第一部分:露天生产规程,本文旨在对该规程进行详尽解析,为西蓝花种植者们提供宝贵的参考依据。
《DB42/T 2113.1-2023 西蓝花生产技术规程》的第一部分:露天生产规程,详细阐述了露天西蓝花生产的品种选择、播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标准,此规程适用于我国各个地区的露天西蓝花种植。
品种选择
在品种选择上,种植者需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土壤特性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
- 选择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优良的品种。
- 常见的西蓝花品种包括绿宝、绿宝石、绿心、绿冠等。
播种
-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通常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
- 播种量:每亩播种量约为1.5至2.0公斤。
-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穴播,行距保持30至40厘米,株距在20至25厘米之间。
- 播种后覆土:播种后覆土1至2厘米,并保持土壤的适度湿润。
栽培管理
- 施肥:西蓝花生长期间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大,一般每亩施用腐熟的有机肥3000至5000公斤,以及氮、磷、钾复合肥50至75公斤。
- 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干旱。
- 中耕除草: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以保持土壤的疏松。
- 搭架:西蓝花生长过程中,需及时搭架,以防植株倒伏。
- 病虫害防治:根据当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
采收
- 采收时间:西蓝花通常在播种后60至70天进行采收。
- 采收方法:采用人工采收,注意保护叶片和球茎。
- 采收后处理:采收后应立即上市或进行预冷、包装等处理。
《DB42/T 2113.1-2023 西蓝花生产技术规程》的第一部分:露天生产规程,为我国露天西蓝花的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种植者应严格遵守规程要求,以提高西蓝花的产量与品质,满足市场对优质产品的需求,还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适时调整种植结构,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