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红提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解析与应用
《武威市冷凉灌区保护地红提葡萄生产技术规程》标准(DB62/T 2097-2011)解读与应用,旨在规范武威市冷凉灌区红提葡萄生产,提高葡萄品质和产量,标准从品种选择、栽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对提升武威市葡萄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绿色食品已成为消费者追求健康生活的首选,在众多优质农产品中,武威市冷凉灌区的红提葡萄以其品质优良、市场需求旺盛而备受青睐,为了提升红提葡萄的产量与品质,规范生产技术,我国正式发布了DB62/T 2097-2011《绿色食品 武威市冷凉灌区保护地红提葡萄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旨在为我国红提葡萄生产提供有益参考。
DB62/T 2097-2011标准解读
范围
本规程详细规定了武威市冷凉灌区保护地红提葡萄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储运等方面的具体要求,适用于该区域保护地红提葡萄的生产。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需满足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冷凉灌区应具备以下条件:
- 气候条件:年均气温8-15℃,≥10℃积温3000-4000℃;
- 土壤条件:土壤pH值6.0-7.5,有机质含量≥1.5%,土壤肥力较高;
- 灌溉条件:灌溉水源清洁,灌溉设施完善,灌溉水质符合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品种选择
应选择适宜武威市冷凉灌区种植的红提葡萄品种,如玫瑰香、京亚、巨峰等,品种应具备以下特点:
- 果实品质优良,色泽鲜艳,口感甜脆;
- 抗病性强,适应性强,产量较高;
- 成熟期适宜,便于采收。
栽培技术
- 栽植密度:行距2-3米,株距1-1.5米,栽植密度为3333-5000株/公顷;
- 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5000公斤,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根据生长情况适量施用;
-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和积水;
- 修剪:合理修剪,保持树势平衡,提高产量和品质。
病虫害防治
- 物理防治:利用昆虫色板、性素等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防治病虫害;
- 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确保果实质量安全。
采收与储运
- 采收:果实充分成熟后采收,确保果实品质;
- 储运:采收后及时进行预冷,采用保鲜膜包装,确保果实新鲜。
应用与推广
- 加强标准宣传与培训,提高生产者对DB62/T 2097-2011标准的认识;
- 积极推广保护地栽培技术,提高红提葡萄产量和品质;
- 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果实质量安全;
- 严格执行采收与储运标准,延长果实保鲜期。
DB62/T 2097-2011《绿色食品 武威市冷凉灌区保护地红提葡萄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红提葡萄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可以有效提高红提葡萄产量和品质,满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