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市花生生产技术规范助力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提升

团体标准 601
《庆市花生生产技术规范》(DB62/T 1744-2008)旨在推动无公害农产品发展,通过规范花生生产技术,确保花生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的培育已成为确保食品安全、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关键举措,庆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花生种植基地,为了促进花生产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特制定了《庆市花生生产技术规范》(DB62/T 1744-2008),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范的核心内容,旨在为庆市的花生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庆市花生生产技术规范助力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提升,庆市花生生产技术规范助力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提升,2,现代化,食品安全,第1张

规范背景

花生,作为我国传统的油料作物,拥有悠久的历史,庆市位于黄土高原,气候条件适宜花生生长,近年来,花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关键途径,花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花生的品质与安全,为解决这些问题,庆市特制定了《庆市花生生产技术规范》(DB62/T 1744-2008)。

选址与品种选择

  1. 选址:花生种植地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无污染的区域,避免在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超标的地块种植花生。
  2.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庆市气候条件、抗病性强、产量高的花生品种。

土壤管理

  1. 深耕:花生种植前进行深耕,以打破土壤板结,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2.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确保花生生长所需的养分。
  3. 培土:花生生长过程中,适时进行培土,防止土壤流失,提高土壤肥力。

种植技术

  1. 播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期,播种深度为3-5厘米,播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而定。
  2. 田间管理:花生生长期间,及时进行除草、施肥、灌溉等田间管理,确保花生正常生长。
  3.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

收获与加工

  1. 收获:花生成熟后,及时收获,避免花生霉变。
  2. 加工:花生加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卫生标准,确保花生油品质。

规范实施效果

自《庆市花生生产技术规范》(DB62/T 1744-2008)实施以来,庆市花生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通过规范种植技术,庆市花生产量逐年提高,品质得到显著改善。
  2. 降低农药残留:规范实施后,花生农药残留量明显降低,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3. 促进农民增收:花生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使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4. 保障食品安全:规范实施后,庆市花生产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健康的食品。

《庆市花生生产技术规范》(DB62/T 1744-2008)的实施,对庆市花生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加强规范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推动庆市花生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