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市紫花苜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读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1
《庆市紫花苜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详细介绍了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包括选种、播种、施肥、灌溉等环节,旨在提高产量和品质,为我国苜蓿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紫花苜蓿作为一种营养价值丰富的优质牧草,其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关注,庆市作为我国紫花苜蓿的重要产区,其种植面积逐年增长,产量与品质亦持续提升,本文旨在围绕《庆市紫花苜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62/T 1906-2009)展开论述,解析规程的核心内容,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深远意义。

庆市紫花苜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读与应用,庆市紫花苜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读与应用,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62/T 1906-2009规程概述

《庆市紫花苜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62/T 1906-2009)由庆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编制,经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成为省级地方标准,该规程旨在规范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提升其产量与品质,为庆市紫花苜蓿产业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规程主要内容解析

选地与整地

规程强调,紫花苜蓿种植地应选择排水畅通、土壤肥沃、pH值在6.5-7.5之间的区域,在整地前,需进行深度翻耕,翻耕深度宜在20-30厘米,以优化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

品种选择与处理

规程推荐种植抗病、抗逆性强的紫花苜蓿品种,如中苜1号、中苜2号等,处理措施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以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

播种技术

紫花苜蓿播种季节通常为春季或秋季,播种量根据品种和土壤肥力确定,播种深度以2-3厘米为宜,确保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

肥水管理

紫花苜蓿生长期间,需适时追肥,以保证植株正常生长,追肥以氮、磷、钾肥为主,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情况确定,要注重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干旱和涝害。

病虫害防治

紫花苜蓿在生长过程中易受病虫害侵袭,规程要求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运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防治。

收割与加工

紫花苜蓿收割通常在盛花期进行,收割后,应及时晾晒、打捆,防止霉变,加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紫花苜蓿的品质,提高其利用率。

规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提高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

DB62/T 1906-2009规程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紫花苜蓿种植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保障食品安全

紫花苜蓿作为优质牧草,其栽培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

《庆市紫花苜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庆市紫花苜蓿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应充分发挥规程的指导作用,不断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为我国紫花苜蓿产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