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缓坡旱地宜机化改造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指南

团体标准 601
《DB50/T 1480-2023 丘陵山区缓坡旱地宜机化改造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是一项针对丘陵山区缓坡旱地的技术规范,旨在提升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该规范详细解读了改造技术要点,并提供了实际应用案例,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稳步迈进,丘陵山区缓坡旱地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其土地资源丰饶,耕作条件相对复杂,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待提升,为提升丘陵山区缓坡旱地的生产效率,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B50/T 1480-2023《丘陵山区缓坡旱地宜机化改造技术规范》应运而生,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丘陵山区缓坡旱地宜机化改造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指南,丘陵山区缓坡旱地宜机化改造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指南,2,现代化,技术规范,第1张

DB50/T 1480-2023 规范解读

适用范围

本规范旨在指导我国丘陵山区缓坡旱地的宜机化改造,涵盖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农机具选型、耕作方式等多个方面。

技术要求

  1. 土地平整:依据地形地貌,采用等高线或梯田方式平整土地,确保田块整齐、坡度适中,便于机械化作业。
  2. 土壤改良:通过增加有机肥投入、合理施用化肥、优化土壤结构等措施,提升土壤肥力,为作物生长创造优良土壤环境。
  3. 灌溉排水: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科学规划灌溉排水系统,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确保作物生长所需水分。
  4. 农机具选型:针对丘陵山区缓坡旱地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农机具,如小型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施肥机等,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
  5. 耕作方式:采用保护性耕作、少耕或免耕等技术,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造流程

  1. 前期调查:对丘陵山区缓坡旱地进行实地考察,掌握土地资源、地形地貌、土壤肥力等基本信息。
  2. 规划设计: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宜机化改造方案,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农机具选型、耕作方式等。
  3. 实施改造:按照规划设计,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农机具选型、耕作方式等改造工作。
  4. 监测评估:对改造后的丘陵山区缓坡旱地进行监测评估,确保改造效果。

DB50/T 1480-2023 规范应用

提高丘陵山区缓坡旱地生产效率

通过实施宜机化改造,有效提升丘陵山区缓坡旱地的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增加农民收入。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宜机化改造有助于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作物品种,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改善丘陵山区缓坡旱地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DB50/T 1480-2023《丘陵山区缓坡旱地宜机化改造技术规范》为我国丘陵山区缓坡旱地宜机化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规划、科学实施,以提升丘陵山区缓坡旱地的生产效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