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小麦与苜蓿等高带状间作种植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指南

团体标准 601
《DB62/T 2285-2012 春小麦与苜蓿等高带状间作种植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是一项农业技术规程,旨在解析春小麦与苜蓿等高带状间作种植技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适用于农业生产实践。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确保粮食安全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近年来,春小麦与苜蓿等高带状间作种植技术因其卓越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旨在对DB62/T 2285-2012《春小麦与苜蓿等高带状间作种植技术规程》进行深入解析,以期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春小麦与苜蓿等高带状间作种植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指南,春小麦与苜蓿等高带状间作种植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指南,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62/T 2285-2012规程概述

DB62/T 2285-2012规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春小麦与苜蓿等高带状间作种植技术的行业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编制,并于2012年正式发布,该规程详细规定了春小麦与苜蓿等高带状间作种植的品种选择、播种期、播种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规范。

春小麦与苜蓿等高带状间作种植技术规程解析

品种选择

春小麦与苜蓿等高带状间作种植的品种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春小麦品种需具备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等特点。
  2. 苜蓿品种应选择适应性广、生长迅速、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的品种。

播种期

春小麦与苜蓿等高带状间作种植的播种期需根据当地气候、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综合确定,春小麦播种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苜蓿播种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

播种量

春小麦播种量一般为每亩25-30公斤,苜蓿播种量一般为每亩1.5-2公斤。

田间管理

  1.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确保春小麦和苜蓿生长所需养分。
  2. 灌溉: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适时灌溉,确保春小麦和苜蓿生长所需水分。
  3. 除草:在春小麦和苜蓿生长过程中,及时除草,防止杂草与作物竞争养分和水分。
  4. 病虫害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病虫害对作物的影响。

病虫害防治

春小麦与苜蓿等高带状间作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有小麦锈病、小麦病、苜蓿霜霉病等,防治方法如下:

  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资源,降低病虫害发生。
  2. 物理防治:采用遮网、防虫网等物理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
  3. 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降低病虫害发生。

春小麦与苜蓿等高带状间作种植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随着DB62/T 2285-2012规程的推广应用,有望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

  1.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春小麦与苜蓿等高带状间作种植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
  2. 保障粮食安全: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粮食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3. 改善生态环境:春小麦与苜蓿等高带状间作种植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DB62/T 2285-2012规程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应加大该规程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技术水平,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