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2421.4-2015标准深度解析,蓼科草质量检测要点
《DB62/T 2421.4-2015标准解读》深入剖析了蓼科草质量检测环节,详细阐述了检测方法、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为蓼科草行业提供权威指导。
随着我国草业经济的蓬勃兴起,草料作为草业生产的基础原料,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草地的种植成效与草产品的品质,为了进一步规范蓼科草的质量检测,我国特制定了DB62/T 2421.4-2015标准,该标准是我国草质量检测领域的关键性标准之一,本文将深入解读该标准中关于蓼科草质量检测的核心内容。
DB62/T 2421.4-2015标准是《草质量》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针对不同科属的草质量检测,其中专门针对蓼科草的质量检测,旨在确保蓼科草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为草业生产提供优质资源保障。
标准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DB62/T 2421.4-2015标准适用于我国境内生产的蓼科草质量检测,涵盖品种纯度、发芽率、净度、水分、杂质等关键指标的检测。
技术要求
(1)品种纯度:蓼科草的品种纯度需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不得低于95%。
(2)发芽率:蓼科草的发芽率需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不得低于85%。
(3)净度:蓼科草的净度需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不得低于98%。
(4)水分:蓼科草的水分含量需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一般不超过12%。
(5)杂质:蓼科草的杂质含量需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一般不超过1%。
检测方法
(1)品种纯度检测:通过形态学鉴定、分子标记等方法进行。
(2)发芽率检测:采用标准发芽箱进行发芽试验,按照规定时间计算发芽率。
(3)净度检测:采用四分法进行,将样品分成四份,分别检测每份样品的净度。
(4)水分检测:采用烘干法或快速水分测定仪进行。
(5)杂质检测:采用四分法进行,将样品分成四份,分别检测每份样品的杂质含量。
结果判定
根据检测结果,对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对蓼科草的质量进行判定,若检测结果符合标准要求,则判定为合格;若不符合标准要求,则判定为不合格。
标准实施与管理
实施单位
DB62/T 2421.4-2015标准由各级农业、林业、草原等相关部门共同实施。
管理
各级农业、林业、草原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蓼科草质量检测工作的管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DB62/T 2421.4-2015标准作为我国蓼科草质量检测的重要依据,对于提升我国草料质量、保障草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各级相关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该标准,加强蓼科草质量检测工作,为我国草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