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害鼠防治新标准,DB62/T 2628-2015 鼢鼠捕杀技术规程
《DB62/T 2628-2015 草地人工捕杀鼢鼠技术规程》为草地害鼠防治提供科学指导,有效利用人工捕杀技术,助力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
草地鼢鼠,作为农业领域的一大害虫,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农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遏制草地鼢鼠的数量,维护草地生态环境和保障农业生产,我国出台了《草地人工捕杀鼢鼠技术规程》(DB62/T 2628-2015),本文旨在对这一规程进行深入解读,为草地害鼠的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草地人工捕杀鼢鼠技术规程》(DB62/T 2628-2015)是我国草地害鼠防治领域内的首个地方标准,自2015年起正式实施,该规程详细规定了草地人工捕杀鼢鼠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旨在提升草地害鼠防治的效率,同时降低防治成本。
技术要求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各类草地,包括草原、草甸、草坡等,旨在为这些区域的鼢鼠防治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
技术指标
- 防治效果:要求通过防治,草地鼢鼠的密度降至防治前的50%以下。
- 防治成本:要求防治成本控制在每亩5元人民币以内。
防治方法
- 人工捕杀:利用陷阱、笼子、网具等工具进行捕捉。
- 毒饵诱杀:采用高效、低毒、环保的毒饵进行诱杀。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手段控制鼢鼠数量。
操作方法
人工捕杀
- 选择捕鼠工具:根据鼢鼠的活动习性,选择合适的捕鼠工具。
- 设置捕鼠点:依据鼢鼠的活动规律,在频繁活动的区域设置捕鼠点。
- 布设捕鼠工具:按照规程要求,将捕鼠工具放置在捕鼠点上。
- 捕杀鼢鼠:定期检查捕鼠工具,捕获鼢鼠后及时处理。
毒饵诱杀
- 选择毒饵:根据鼢鼠的食性选择合适的毒饵。
- 配制毒饵:按照规程要求配制毒饵。
- 设置毒饵点:在鼢鼠活动频繁的区域设置毒饵点。
- 投放毒饵:按照规程要求投放毒饵。
- 处理死亡鼢鼠:定期检查毒饵点,处理死亡鼢鼠。
生物防治
- 选择生物防治方法:根据草地生态环境和鼢鼠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
- 实施生物防治:按照规程要求实施生物防治。
- 监测效果:定期监测生物防治效果,适时调整防治措施。
注意事项
- 确保人畜安全:防治过程中,务必确保人畜安全,防止中毒事故发生。
- 保护生态环境:防治过程中,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对其他生物造成伤害。
- 定期监测效果:定期检查防治效果,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 合理使用化学药品:合理使用农药、毒饵等化学药品,防止环境污染。
《草地人工捕杀鼢鼠技术规程》为我国草地害鼠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南,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并结合草地生态环境、鼢鼠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效果,灵活运用各种防治方法,我们能够实现草地害鼠的可持续控制,从而更好地保护草地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