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岭东南大豆-玉米-马铃薯轮作技术规程深度解读
《DB15/T 3245-2023 大兴安岭岭东南大豆-玉米-马铃薯轮作种植技术规程详解》详细介绍了大兴安岭岭东南地区大豆、玉米、马铃薯轮作种植的技术规范,包括种植方式、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旨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大兴安岭东南部地区,作为我国关键农业生产区域之一,坐拥丰饶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大豆-玉米-马铃薯轮作模式在该地区得到广泛推广,为了提升种植效益,确保粮食安全,编制《大兴安岭岭东南大豆-玉米-马铃薯轮作种植技术规程》(DB15/T 3245-2023)具有深远意义。
《大兴安岭岭东南大豆-玉米-马铃薯轮作种植技术规程》(DB15/T 3245-2023)共分为七个章节,内容涵盖:
第一章:范围 本规程明确了大兴安岭岭东南地区大豆-玉米-马铃薯轮作种植的技术规范、种植模式、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程引用了GB/T 8321、NY/T 391、NY/T 393等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第三章:术语和定义 本规程对大豆、玉米、马铃薯、轮作等术语进行了详细定义。
第四章:种植技术要求 选地与整地 根据土壤肥力、地形地貌等因素,选择适宜大豆、玉米、马铃薯种植的田块,整地前进行土壤消毒,清除杂草,深翻土地,确保土壤肥力。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大豆、玉米、马铃薯品种。
处理 大豆、玉米、马铃薯应进行消毒、浸种、催芽等处理,提高发芽率。
种植模式 采用大豆-玉米-马铃薯轮作种植模式,具体轮作周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播种与施肥 大豆、玉米、马铃薯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肥规律进行,采用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的方式。
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第五章:病虫害防治 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采取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
第六章:收获与贮藏 大豆、玉米、马铃薯收获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收获后及时晾晒、脱粒、入库贮藏。
第七章:评价指标 对大豆、玉米、马铃薯产量、品质、病虫害发生程度等进行评价。
第八章:规程实施与推广 加强宣传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农民对DB15/T 3245-2023《大兴安岭岭东南大豆-玉米-马铃薯轮作种植技术规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制定配套政策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采用大豆-玉米-马铃薯轮作种植模式,提高农业效益。
开展示范推广 选择典型区域,开展大豆-玉米-马铃薯轮作种植模式示范推广,总结经验,提高种植技术。
加强科研攻关 针对大兴安岭岭东南地区大豆-玉米-马铃薯轮作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科研攻关,提高种植技术水平。
《大兴安岭岭东南大豆-玉米-马铃薯轮作种植技术规程》(DB15/T 3245-2023)的制定与实施,将有效提升大兴安岭岭东南地区大豆-玉米-马铃薯轮作种植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各地应积极推广该规程,为我国农业生产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