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林下种植新规程DB50/T 1502-2023深度解读

团体标准 601
《DB50/T 1502-2023标准解读》深入剖析了黄连林下种植技术规程,标志着该领域迈入新篇章,新标准详细阐述了黄连种植的关键环节,确保了黄连的品质与产量,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中药材种植技术也在持续创新,黄连,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植技术的提升对于保障药材质量和提高产量具有深远意义,最新发布的DB50/T 1502-2023《黄连林下种植技术规程》正式问世,为黄连的林下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南,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以期为黄连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黄连林下种植新规程DB50/T 1502-2023深度解读,黄连林下种植新规程DB50/T 1502-2023深度解读,2,标准解读,技术规程,第1张

规程背景

黄连,别称黄连草,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中的瑰宝,以其清热解毒、泻火燥湿等显著功效而广受欢迎,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黄连的需求量逐年攀升,传统的黄连种植方式存在土地利用率低、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DB50/T 1502-2023《黄连林下种植技术规程》应运而生。

规程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黄连林下种植的生产实践,涵盖种植区域、种植方式、种植密度、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

种植区域

黄连林下种植适宜在海拔500-2000米的山区进行,对土壤的要求是排水良好、肥力适中、pH值在5.5-6.5之间。

种植方式

  1. 选种:选择生长势强、抗病性好的黄连品种。
  2. 播种:采用条播或穴播方式,播种深度为2-3厘米。
  3. 覆土:播种后及时覆土,保持土壤湿润。

种植密度

根据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黄连林下种植的密度一般为每亩3000-5000株。

田间管理

  1. 施肥:在黄连生长期间,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时施用有机肥和化肥。
  2. 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和积水。
  3.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4. 除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止与黄连争夺养分。

收获与加工

  1. 收获:黄连生长周期一般为3-5年,当黄连根茎达到一定长度时,即可收获。
  2. 加工:将收获的黄连进行清洗、晾晒、切片等加工处理。

规程实施意义

DB50/T 1502-2023《黄连林下种植技术规程》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提高黄连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2. 优化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3.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推动黄连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

DB50/T 1502-2023《黄连林下种植技术规程》的发布,为黄连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有助于推动黄连产业的健康发展,希望广大黄连种植者能够认真学习并贯彻此规程,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