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030-2011 绿色食品保护地栽培与防治技术规范深度解读

团体标准 604
《DB63/T 1030-2011 标准解读》主要介绍了绿色食品保护地栽培与防治技术规范,该标准旨在规范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栽培与防治技术,确保绿色食品的品质和安全,内容涵盖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环境监测等方面,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作为我国蔬菜作物中的重要一员,绿色食品的保护地栽培技术在提升产量、确保品质、降低农药使用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DB63/T 1030-2011《绿色食品 保护地栽培技术规范 防治技术规范》作为我国保护地栽培领域的行业标准,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将深入解读该标准,旨在为生产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63/T 1030-2011 绿色食品保护地栽培与防治技术规范深度解读,DB63/T 1030-2011 绿色食品保护地栽培与防治技术规范深度解读,2,标准解读,现代化,第1张

DB63/T 1030-2011《绿色食品 保护地栽培技术规范 防治技术规范》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自2011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对绿色食品保护地栽培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提升生产的安全性、优质性和可持续性。

产地环境要求

  1. 土壤要求:保护地栽培的土壤需具备良好的透气性、保水性和肥力,pH值应控制在5.5-7.5之间,有机质含量应达到2%以上。
  2. 水源要求:保护地栽培的水源必须无污染,水质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 空气质量要求:保护地栽培的空气质量需满足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

栽培技术规范

  1.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高产、优质、抗病的品种。
  2. 栽培季节: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栽培季节。
  3. 栽培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合理确定栽植密度。
  4. 栽培方式:采用适宜的保护地栽培方式,如大棚、日光温室等。
  5. 栽培管理:加强生长过程中的水分、肥料、温度、光照等管理,确保生长发育良好。

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1. 生物学防治:利用天敌、病原菌等生物防治病虫害,降低农药使用量。
  2. 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方法,如黄板、银膜等,防治病虫害。
  3. 化学防治:在确保绿色食品生产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农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指南进行操作。
  4. 病虫害监测与预报: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提前做好防治工作。

DB63/T 1030-2011《绿色食品 保护地栽培技术规范 防治技术规范》为生产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有助于提高产量、保障品质、减少农药使用,在实际生产中,生产者应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不断提高生产的绿色、优质、安全水平。

绿色食品保护地栽培与防治技术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我国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解读,为广大生产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共同为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繁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