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韭黄栽培技术规程DB43/T 2810深度解读,推动农业高效发展
《DB43/T 2810-2023韭黄栽培技术规程》深入解析韭黄种植关键环节,从选种、播种、田间管理到采收,提供标准化操作指导,旨在提高韭黄产量与品质,推动高效农业生产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蔬菜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种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愈发受到关注,韭黄,作为营养价值丰富、市场需求旺盛的蔬菜,其栽培技术的规范制定对于提升韭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深入剖析DB43/T 2810-2023《韭黄栽培技术规程》,为广大种植者提供科学、实用的技术指导。
DB43/T 2810-2023《韭黄栽培技术规程》是我国农业产业政策和技术发展需求相结合的产物,由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依据韭黄种植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地方标准,该规程旨在规范韭黄栽培技术,提升韭黄产量和品质,推动韭黄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韭黄栽培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选地与整地
韭黄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宜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力充足的沙壤土或壤土,整地前需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进行深翻,确保土壤细碎、平整。
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质品种,如湖南韭菜黄、普通韭黄等,应挑选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
播种与育苗
播种前,将种子用温水浸泡12小时,捞出晾干,播种时,按照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进行点播,覆土厚度1-2厘米,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通常7-10天即可出苗。
苗期管理
出苗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适时浇水,苗期需进行除草、松土,防止杂草与韭黄争夺养分,当苗高达到15-20厘米时,可适当追施氮肥,以促进植株生长。
成株期管理
成株期是韭黄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需加强以下管理:
- 浇水: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湿度,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 施肥:结合浇水,追施氮、磷、钾等肥料,以满足植株生长需求。
-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韭黄植株,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
- 摘心:当植株高度达到40-50厘米时,可进行摘心,促进分蘖,提高产量。
收获与加工
当韭黄植株高度达到60-70厘米、叶片宽大、颜色鲜绿时,即可收获,收获后,将韭黄洗净、晾干,可加工成干品或鲜品。
DB43/T 2810-2023《韭黄栽培技术规程》为韭黄种植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技术指导,广大种植者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栽培,以提高韭黄产量和品质,推动韭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应加大对韭黄种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为我国蔬菜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