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DB14/T 2880,晚播小麦生产技术规程,助力产量与品质双提升

团体标准 601
《DB14/T 2880-2023 晚播小麦生产技术规程》提出优化种植策略,旨在提升晚播小麦产量与品质,为我国小麦产业提供科学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小麦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支柱,其产量与品质的提升始终是农业科技研究和生产实践的核心任务,最新发布的DB14/T 2880-2023《晚播小麦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晚播小麦的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本文将围绕这一规程,深入探讨晚播小麦生产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我国小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2023版DB14/T 2880,晚播小麦生产技术规程,助力产量与品质双提升,2023版DB14/T 2880,晚播小麦生产技术规程,助力产量与品质双提升,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14/T 2880-2023《晚播小麦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农业行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适用于我国晚播小麦的种植、管理、收获等全过程,该规程明确了晚播小麦生产的技术规范,旨在提升小麦产量与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晚播小麦生产关键技术

选种与播种

(1)选种: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及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晚播小麦品种,这些品种应具备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强的特性。 (2)播种:晚播小麦的播种通常在秋季进行,播种量需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确保发芽整齐。

土壤管理

(1)整地:播种前进行深耕,以提升土壤肥力和通透性,结合深耕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用纯氮肥15-20公斤、磷肥30-40公斤、钾肥15-20公斤。 (2)中耕除草:播种后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以防止杂草与小麦争夺养分和水分。

水分管理

(1)播种前: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发芽。 (2)播种后:根据土壤湿度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3)拔节期:适当增加灌溉次数,满足小麦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肥料管理

(1)底肥:播种前施足底肥,提高土壤肥力。 (2)追肥:在小麦拔节期和孕穗期,根据土壤肥力和小麦生长情况,适时追施氮肥,每亩追施纯氮肥10-15公斤。

病虫害防治

(1)防治策略:以预防为主,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2)防治方法: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相结合,降低病虫害发生。

收获与贮藏

(1)收获:小麦成熟后,及时收获,防止穗发芽。 (2)贮藏:收获后的小麦要及时晾晒、脱粒、入库,防止霉变。

DB14/T 2880-2023《晚播小麦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晚播小麦生产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通过优化种植策略,实施关键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推动我国小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规程要求,制定适宜的晚播小麦生产技术方案,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