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规范DB61/T 1781-2023深度解析与关键实施步骤

团体标准 601
《DB61/T 1781-2023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规范》解读强调规范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流程,包括严格选种、消毒、分苗、温室管理等环节,实施要点包括选择适宜品种、采用高效消毒剂、控制温室环境等,确保种苗质量和产量。

甘薯,作为我国粮食作物中的重要一员,以其丰富的营养、广泛的适应性和高效的产量,赢得了广大农民的青睐,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甘薯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甘薯病害的严重威胁,却成了制约甘薯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了突破这一难题,我国在2023年正式发布了《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规范》,并探讨其实施的关键要点。

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规范DB61/T 1781-2023深度解析与关键实施步骤,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规范DB61/T 1781-2023深度解析与关键实施步骤,2,现代化,技术规范,第1张

《规范》解读

脱毒种苗的概念

脱毒种苗,顾名思义,是指经过严格脱毒处理,有效去除病原体,保证种苗健康生长的特性种苗,在甘薯生产中,应用脱毒种苗可以显著降低病害发生率,从而提升甘薯的产量和品质。

脱毒种苗繁育技术

《规范》对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进行了详尽的规定,涵盖了以下五个方面:

  1. 脱毒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基地需具备良好的隔离条件,远离病害发生区域,确保种苗免受感染。
  2. 脱毒种苗繁育材料:选用无病或低病率的甘薯品种作为繁育材料,保证脱毒种苗的品质。
  3. 脱毒处理方法:采用组织培养、茎尖培养、根尖培养等方法进行脱毒处理,确保病原体含量降至最低。
  4. 脱毒种苗繁殖技术:采用无性繁殖方法,如扦插、嫁接等,确保脱毒种苗的遗传稳定性。
  5. 脱毒种苗质量检验:对脱毒种苗进行严格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实施要点

加强脱毒种苗繁育基地建设

各地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地点建设脱毒种苗繁育基地,确保基地具备良好的隔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繁育效率。

严格选择脱毒种苗繁育材料

选择无病或低病率的甘薯品种作为繁育材料,从国内外引进优质品种,进行检测筛选,确保脱毒种苗的品质。

掌握脱毒处理方法

熟练掌握组织培养、茎尖培养、根尖培养等脱毒方法,确保病原体含量降至最低。

推广无性繁殖技术

采用扦插、嫁接等无性繁殖方法,保证脱毒种苗的遗传稳定性,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无性繁殖技术的掌握程度。

加强脱毒种苗质量检验

对脱毒种苗进行严格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建立健全质量检验体系,确保脱毒种苗的供应。

宣传推广《规范》

加大《规范》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脱毒种苗繁育技术的认识,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使农民掌握脱毒种苗繁育技术。

《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甘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各地应认真贯彻落实《规范》,加强脱毒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提高繁育技术水平,为甘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