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皖)151-2023,酶-电极法葡萄糖测定仪校准新规范,精准测量推动医疗质量升级
《JJF(皖)151-2023 酶-电极法葡萄糖测定仪校准规范》发布,规范测量流程,提高医疗设备准确性,助力医疗质量提升。
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进步,血糖监测在临床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酶-电极法葡萄糖测定仪作为血糖监测的关键工具,其校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规范这一领域的校准流程,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颁布了《JJF(皖)151-2023 酶-电极法葡萄糖测定仪校准规范》,本文旨在对这一规范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我国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坚实的保障。
《JJF(皖)151-2023 酶-电极法葡萄糖测定仪校准规范》旨在规范酶-电极法葡萄糖测定仪的校准工作,其核心目标是提升血糖测量的精确度,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该规范详细阐述了校准的依据、方法以及结果处理等关键环节。
校准依据
规范明确了以下校准依据:
- 国家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器具检定规程》等。
- 国际标准,如ISO 15197-2013《体外诊断医疗器械—葡萄糖测定》等。
- 国内相关标准,如GB/T 4745.2-2008《临床实验室血糖测定》等。
校准方法
规范对校准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
- 准备标准溶液:制备浓度为2.8mmol/L的标准葡萄糖溶液,用于校准仪器。
- 校准操作:按照仪器说明书,将标准葡萄糖溶液加入待校准的酶-电极法葡萄糖测定仪中。
- 校准结果计算:根据仪器显示的测量值与标准溶液的浓度,计算校准误差。
校准结果处理
规范对校准结果的处理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 校准误差判断:根据校准结果,判断仪器是否满足要求,若校准误差在规定范围内,则认为仪器合格;否则,需进行维修或更换。
- 校准证书:校准完成后,出具校准证书,内容包括仪器名称、型号、校准日期、校准结果等。
规范实施
为确保规范的有效实施,以下措施应予以落实:
- 加强宣传培训:各级计量机构应加强对《JJF(皖)151-2023 酶-电极法葡萄糖测定仪校准规范》的宣传和培训,提升计量人员的业务水平。
- 严格执行:各级质量技术部门应加强对酶-电极法葡萄糖测定仪校准工作的监管,确保规范得到有效执行。
-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规范校准工作,提升血糖测量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保障,助力我国医疗质量的整体提升。
《JJF(皖)151-2023 酶-电极法葡萄糖测定仪校准规范》的发布,为我国酶-电极法葡萄糖测定仪的校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各级计量机构和医疗机构应认真执行该规范,不断提升血糖测量的准确性,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