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4282-2009标准解析,聚丙烯中二可溶物含量测定及应用

国家标准 608
GB/T 24282-2009标准详细解读了塑料聚丙烯中二可溶物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该标准为聚丙烯材料质量控制和性能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确保产品安全可靠。

随着我国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聚丙烯(PP)作为关键合成材料,在包装、建筑、日用品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聚丙烯中二可溶物含量的准确测定,对于保障产品质量、维护人民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GB/T 24282-2009《塑料 聚丙烯中二可溶物含量的测定》标准应运而生,旨在满足这一需求,本文将深入解读该标准,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GB/T 24282-2009标准解析,聚丙烯中二可溶物含量测定及应用,GB/T 24282-2009标准解析,聚丙烯中二可溶物含量测定及应用,标准解读,第1张

GB/T 24282-2009 标准概述

GB/T 24282-2009标准详细规定了塑料聚丙烯中二可溶物含量的测定方法,内容涵盖试样制备、试验方法、结果计算以及复验规则等,该标准适用于聚丙烯原料、制品以及半成品等不同形态的产品。

GB/T 24282-2009 标准的测定方法

试样制备

试样制备是GB/T 24282-2009标准的核心环节,为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试样制备需遵循以下步骤:

  1. 将聚丙烯样品研磨至指定粒度;
  2. 使用四氯化碳或其他适宜溶剂溶解研磨后的样品;
  3. 在规定条件下,对溶解后的样品进行过滤,去除固体杂质;
  4. 将过滤后的溶液转移至规定容量的溶剂中,并稀释至规定浓度。

试验方法

GB/T 24282-2009标准提供了两种试验方法:重量法和滴定法。

  1. 重量法:在规定条件下,使用二萃取聚丙烯中的可溶物,将萃取液蒸干后称量残留物,计算二可溶物含量。
  2. 滴定法:在规定条件下,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聚丙烯中的可溶物含量。

结果计算和复验规则

根据GB/T 24282-2009标准,二可溶物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二可溶物含量(%)=(W2-W1)/W1×100%

W1为萃取前试样的质量(g),W2为萃取后试样的质量(g)。

复验规则:当测定结果超出允许误差范围时,应进行复验,复验时,需重新制备试样,并按照原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GB/T 24282-2009 标准的应用

质量控制

在聚丙烯生产过程中,对原料、制品以及半成品进行二可溶物含量的测定,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确保产品质量。

保障人民健康

聚丙烯制品在使用过程中,若二可溶物含量过高,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对聚丙烯制品进行二可溶物含量的测定,有助于保障人民健康。

促进产业发展

GB/T 24282-2009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聚丙烯产业的整体水平,推动我国塑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GB/T 24282-2009《塑料 聚丙烯中二可溶物含量的测定》标准为聚丙烯生产、检测和贸易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按照标准规定进行测定,以确保产品质量和人民健康,相关企业和部门应关注标准的更新和改进,为我国塑料工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注:本文共计1912个字。

标签: 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