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散射红外法在GB/T 23356-2009标准卷烟烟气气相测定中的应用研究

国家标准 602
本研究基于GB/T 23356-2009标准,运用非散射红外法对卷烟烟气气相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为卷烟烟气气相成分的检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卷烟作为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检测成为了保障公共卫生和消费者权益的关键环节,GB/T 23356-2009《卷烟 烟气气相中的测定 非散射红外法》是我国制定的一项国家标准,旨在精确测定卷烟烟气中的有害成分,本文将深入剖析该标准的制定背景、技术原理、实际应用以及非散射红外法在烟气成分测定中的显著优势。

非散射红外法在GB/T 23356-2009标准卷烟烟气气相测定中的应用研究,非散射红外法在GB/T 23356-2009标准卷烟烟气气相测定中的应用研究,2,消费者权益,测定方法,第1张

背景

(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对人体具有极高的毒性,在吸烟过程中,卷烟烟气中会释放一定量的CO,长期吸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对卷烟烟气中CO含量的测定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GB/T 23356-2009标准是我国首个针对卷烟烟气中CO测定的国家标准,旨在规范卷烟的生产、检验和流通,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该标准采用非散射红外法进行烟气中CO含量的测定,以其高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业界广泛认可。

原理

非散射红外法是一种基于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分子在特定波长的红外光下吸收特性,通过测量烟气样品中吸收光谱的强度,进而计算出CO的含量。

具体原理如下:

  1. 烟气样品通过红外检测器,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
  2. 经过吸收后的红外光通过探测器检测,得到吸收光谱。
  3. 通过比较标准样品和待测样品的吸收光谱,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样品中的CO含量。

应用

GB/T 23356-2009标准在我国卷烟生产、检验和监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应用场景包括:

  1. 在卷烟生产过程中,对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CO含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2. 卷烟检验机构对市场抽检的卷烟样品进行CO含量检测,保障消费者权益。
  3. 政府部门对卷烟生产企业和市场进行监管,打击假冒伪劣卷烟产品。

非散射红外法在烟气中测定的优势

  1. 准确度高:非散射红外法具有高精度的特点,能够满足国家对卷烟烟气中CO含量测定的严格要求。
  2. 灵敏度高:该方法对CO的检测灵敏度较高,能够检测出极低浓度的CO。
  3. 操作简便:非散射红外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适合广泛应用于卷烟生产、检验和监管。
  4. 自动化程度高:检测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检测效率。
  5. 应用范围广: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卷烟烟气中的CO测定,还可应用于其他气体成分的检测。

GB/T 23356-2009标准在我国卷烟行业具有重要意义,非散射红外法作为该标准的主要检测方法,具有诸多优势,为我国卷烟生产和监管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深入研究,不断完善该方法,为保障消费者权益和公共卫生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