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GB/T 22427.8标准解读,淀粉及其衍生物硫酸化灰分测定新规范解析

国家标准 602
《GB/T 22427.8-2024标准解读》介绍了淀粉及其衍生物硫酸化灰分测定的新规范,该标准更新了检测方法,确保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的迅猛发展,淀粉及其衍生物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为确保产品质量,规范产品检测,GB/T 22427.8-2024《淀粉及其衍生物 硫酸化灰分测定》新标准已于2024年正式落地实施,本文旨在对这一新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以便广大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标准背景

硫酸化灰分作为评价淀粉及其衍生物品质的关键指标之一,它反映了淀粉分子中无机物质含量的多少,GB/T 22427.8-2024标准是在原GB/T 22427.8-2008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旨在提升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易操作性,以满足当前行业对产品质量的更高追求。

适用范围

GB/T 22427.8-2024标准适用于各类淀粉及其衍生物中硫酸化灰分的测定,涵盖玉米淀粉、小麦淀粉、马铃薯淀粉、甘薯淀粉、玉米醇溶蛋白、小麦醇溶蛋白等多种产品。

检测原理

硫酸化灰分测定采用高温灼烧法,通过在高温下灼烧样品,使有机物质分解,无机物质残留,通过测定残留物的质量,计算出硫酸化灰分的含量。

检测方法

  1. 样品准备:称取适量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煮沸,过滤,洗涤烧杯和滤纸,将滤液转移至另一个烧杯中。
  2. 灼烧:将烧杯置于高温炉中,在800℃下灼烧30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
  3. 称量:称量灼烧后的残留物质量,精确至0.0001g。
  4. 计算:根据残留物质量,计算出硫酸化灰分的含量。

检测结果评价

硫酸化灰分含量应小于等于2.0%,若超过此限,则判定为不合格。

标准实施与意义

提高产品质量

GB/T 22427.8-2024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升淀粉及其衍生物产品的质量,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规范检测方法

新标准对检测方法进行了规范,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易操作性,有利于企业内部质量控制。

促进行业发展

随着新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淀粉及其衍生物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竞争力。

GB/T 22427.8-2024《淀粉及其衍生物 硫酸化灰分测定》新标准的实施,对提高淀粉及其衍生物产品质量、规范检测方法、促进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大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应积极学习和应用新标准,确保产品质量,为我国淀粉及其衍生物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本内容为虚构,仅供参考,实际标准内容请以发布为准。)

标签: 2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