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尾叶微生物发酵加工技术规程新标准DB45/T 2862-2024解读与实施创新
DB45/T 2862-2024标准解读,深入剖析甘蔗尾叶微生物发酵加工技术规程的创新与实施,该标准引领行业迈向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为甘蔗尾叶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环保意识的持续深化,如何高效地转化农业废弃物,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已成为科研领域关注的焦点,甘蔗尾叶,作为甘蔗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副产品,其资源化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国最新颁布了DB45/T 2862-2024《裹包及压包甘蔗尾叶微生物发酵加工技术规程》,本文旨在对该规程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
DB45/T 2862-2024《裹包及压包甘蔗尾叶微生物发酵加工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甘蔗尾叶微生物发酵加工技术的行业标准,该规程全面规定了裹包及压包甘蔗尾叶微生物发酵加工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内容。
技术要求
- 原料要求:裹包及压包甘蔗尾叶微生物发酵加工的原料需保证新鲜、无病虫害、无霉变、无污染。
- 微生物发酵剂:选用适合甘蔗尾叶发酵的微生物发酵剂,如黑曲霉、酵母菌等。
- 发酵条件:发酵温度控制在30-40℃,发酵时间一般为7-10天。
- 裹包及压包:发酵好的甘蔗尾叶需进行裹包或压包,以利于储存和运输。
- 产品质量要求:发酵加工后的产品需满足以下标准:
- 色泽:深褐色,具有发酵特有的香气;
- 水分:≤15%;
- 粗蛋白:≥10%;
- 粗纤维:≤30%。
试验方法
- 原料检测:对原料进行水分、灰分、粗蛋白、粗纤维等指标的检测。
- 发酵剂检测:对发酵剂进行菌种鉴定、发酵活力等指标的检测。
- 发酵过程检测:对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湿度、pH值等指标进行监测。
- 产品质量检测:对发酵加工后的产品进行色泽、水分、粗蛋白、粗纤维等指标的检测。
检验规则
- 检验分类: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 检验项目:包括原料、发酵剂、发酵过程、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检验。
- 检验方法:按照规程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 标志:产品应标明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等。
- 包装:采用塑料袋或编织袋进行包装,包装应密封、防潮、防霉。
- 运输: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晒、雨淋,确保产品品质。
- 储存:储存环境应通风、干燥、阴凉,避免光直射。
DB45/T 2862-2024《裹包及压包甘蔗尾叶微生物发酵加工技术规程》的发布,为甘蔗尾叶微生物发酵加工提供了技术规范,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甘蔗尾叶资源的合理利用,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应积极学习和贯彻该规程,推动甘蔗尾叶微生物发酵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