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T 3219-2015标准深度解析,品质保障推动产业升级
《SC/T 3219-2015 干标准解读》旨在提升食品品质保障和推动产业发展,标准详细解析了食品安全要求,确保产品质量,为我国食品行业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实施该标准,提升食品品质,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干贝,作为中国传统的名贵海产之一,自古以来便深受人们喜爱,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干贝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为了规范干贝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流程,我国制定了SC/T 3219-2015《干贝》标准,本文旨在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干贝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SC/T 3219-2015标准概览
SC/T 3219-2015《干贝》标准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干贝产品的行业标准,自2015年起正式实施,该标准对干贝的术语与定义、产品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标签、包装、运输及储存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干贝术语与定义
-
干贝:指通过去内脏、清洗、煮熟、去壳、去肉、脱水、干燥、筛分、包装等工序加工而成的海产品。
-
鲍鱼:属于鲍科动物,以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而著称。
-
壳:指鲍鱼的外壳,质地坚硬,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
肉:指去壳后的肉质部分,是干贝的主要成分。
干贝分类
依据SC/T 3219-2015标准,干贝可分为以下几类:
-
按原料种类分类:如皱纹鲍、羊鲍、杂色鲍等。
-
按加工工艺分类:包括生干贝、熟干贝等。
-
按规格分类:分为大、中、小三个规格。
干贝质量要求
-
原料要求:原料必须新鲜、无病害、无污染,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
-
加工要求:在干贝的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确保产品品质。
-
质量指标:干贝应满足以下要求:
(1)水分含量:不高于15%。
(2)蛋白质含量:不低于55%。
(3)脂肪含量:不高于2%。
(4)灰分含量:不高于5%。
(5)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
检验方法
SC/T 3219-2015标准规定了干贝的检验方法,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等。
检验规则
-
检验批:同一批次的干贝应作为一个检验批。
-
抽样:从检验批中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检验。
-
判定:根据检验结果,判断干贝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标识、标签、包装、运输和储存
-
标识:干贝产品上应标明产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
-
标签:干贝标签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
包装:干贝包装应密封、防潮、防污染。
-
运输:干贝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
-
储存:干贝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防止受潮和高温。
SC/T 3219-2015《干贝》标准的实施,为干贝产业提供了坚实的质量保障,各相关企业和消费者都应严格遵守这一标准,携手推动干贝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