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6436-2025推动我国禽白血病诊断技术升级,共筑禽病防控新防线

国家标准 602
《GB/T 26436-2025 禽白血病诊断技术》标准发布,标志着我国禽病防控技术迈向新阶段,为禽类疾病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提升防控水平,保障禽业健康发展。

禽白血病作为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对家禽养殖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近年来,随着我国养禽业的迅猛发展,禽白血病的发生和蔓延趋势愈发严峻,给养殖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遏制禽白血病的传播,我国于2025年正式发布了《禽白血病诊断技术》标准(GB/T 26436-2025),本文旨在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我国禽病防控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GB/T 26436-2025推动我国禽白血病诊断技术升级,共筑禽病防控新防线,GB/T 26436-2025推动我国禽白血病诊断技术升级,共筑禽病防控新防线,2,第1张

GB/T 26436-2025标准概述

《禽白血病诊断技术》标准(GB/T 26436-2025)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禽白血病诊断的技术规范,该标准详细规定了禽白血病的诊断方法、检验流程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旨在提升禽白血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我国禽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诊断方法

GB/T 26436-2025标准明确了以下几种禽白血病的诊断方法:

  1. 分离与鉴定:通过分离、细胞培养和鉴定等步骤,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禽白血病病毒。
  2. 抗原检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试验(IFA)等技术,检测样品中的禽白血病抗原。
  3. 核酸检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样品中的禽白血病核酸。
  4. 血清学检测:采用补体结合试验(CFT)、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IFT)等方法,检测样品中的禽白血病抗体。

检验流程

标准对禽白血病诊断的检验流程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试验操作和结果判定等环节,具体流程如下:

  1. 样品采集:按照规定采集疑似感染禽白血病的病料,如血液、组织等。
  2. 样品处理: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和灭活等处理。
  3. 试验操作:根据诊断方法,进行分离、抗原检测、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等操作。
  4. 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样品是否感染禽白血病。

质量控制

标准对禽白血病诊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出了具体要求,涉及检验人员资质、检验设备、试剂、实验室环境等方面,以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准实施意义

GB/T 26436-2025标准的实施对我国禽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诊断准确率:标准规定了多种诊断方法,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
  2. 规范检验流程:标准明确了禽白血病诊断的检验流程,有助于提高检验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3. 提高检测效率:标准推荐的诊断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等特点,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
  4. 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通过实施该标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防控禽白血病,保障我国养殖业健康发展。

《禽白血病诊断技术》标准(GB/T 26436-2025)的发布,为我国禽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相信在广大兽医工作者和养殖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禽病防控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我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标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