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3355-2008标准解析,黍产业升级新路径
GB/T 13355-2008标准解读为黍产业发展指明新方向,该标准详细阐述了黍产业的技术规范和质量管理要求,有助于提升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推动黍产业迈向现代化,通过实施该标准,黍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黍(学名:Panicum miliaceum),亦称小米、黄米等,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黍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GB/T 13355-2008《黍》标准的颁布,为黍产业提供了规范化、系统化的技术指导,极大地促进了黍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旨在对GB/T 13355-2008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GB/T 13355-2008标准概述
GB/T 13355-2008《黍》标准是我国黍产业领域内的首个国家标准,自2008年发布实施以来,该标准全面规定了黍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品质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程、包装要求、标识规范、运输与储存等各个方面,涵盖了黍产业的种植、加工、销售及消费全流程,为黍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标准化基础。
GB/T 13355-2008标准解读
术语和定义
GB/T 13355-2008标准对黍及相关术语进行了清晰界定,如黍、黍米、黍糠等,这有助于消除产业内部及外部对黍概念的理解差异,推动产业规范化进程。
分类
该标准将黍产品分为糙米和精米两大类,糙米包括黄米、红米、黑米等品种,精米则涵盖白米、色米等,便于消费者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黍产品。
要求
标准对黍的品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涉及外观、杂质、水分、灰分、蛋白质、淀粉等多个指标,旨在提升黍产品的整体质量,满足消费者的品质需求。
试验方法
标准详细规定了黍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如水分测定、灰分测定、蛋白质测定等,确保了检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了黍产品质量检测的精确度。
检验规则
标准明确了黍产品的检验规则,包括抽样方法、检验项目、检验流程等,保障了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
标准对黍产品的包装、标识、运输及储存条件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包装材料的选择、标识内容的规范、运输和储存的温度湿度控制等,旨在提升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延长产品的货架寿命。
黍产业发展新方向
GB/T 13355-2008标准的实施为黍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黍产业未来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品种选育与改良
加强黍品种的选育和改良工作,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黍新品种,提升黍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标准化种植
全面推广GB/T 13355-2008标准,提升黍生产的标准化水平,确保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加工技术创新
不断研发新的黍加工技术,提升黍产品的附加值,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市场拓展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黍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
消费者教育
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对黍产品的认知度,促进黍产品的消费。
GB/T 13355-2008标准的实施为我国黍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未来的产业进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标准,不断提升黍产品质量,推动黍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加强黍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链条,实现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