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喷灌水肥管理技术规程DB15/T 680-2014 解读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2
《DB15/T 680-2014 紫花苜蓿中心支轴式喷灌水肥管理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详细介绍了紫花苜蓿喷灌水肥管理技术规程,包括喷灌设备选择、水肥配比、灌溉制度等,旨在提高紫花苜蓿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节水灌溉与施肥技术逐渐成为行业焦点,紫花苜蓿,作为关键的饲料作物及绿色食品原料,其种植面积持续增长,为了提升紫花苜蓿的产量与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我国农业行业标准制定机构正式发布了《紫花苜蓿中心支轴式喷灌水肥管理技术规程》(DB15/T 680-2014),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剖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深远意义。

紫花苜蓿喷灌水肥管理技术规程DB15/T 680-2014 解读与应用,紫花苜蓿喷灌水肥管理技术规程DB15/T 680-2014 解读与应用,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紫花苜蓿中心支轴式喷灌水肥管理技术规程》是由我国农业行业标准制定机构发布的,旨在规范紫花苜蓿中心支轴式喷灌水肥管理的技术标准,该规程适用于全国紫花苜蓿种植区域,对喷灌系统、水肥比例、施肥时间、施肥量等关键环节提出了详细的技术要求。

规程主要内容

喷灌系统

规程明确指出,喷灌系统应具备以下几大特点:

  1. 选用品牌可靠、性能稳定的喷灌设备;
  2. 满足紫花苜蓿生长周期内的灌溉需求;
  3. 具备自动控制功能,确保灌溉均匀;
  4. 具备防渗、防冻、防堵等性能。

水肥比例

规程规定,紫花苜蓿中心支轴式喷灌水肥比例应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作物生长阶段等因素确定,一般建议水肥比例为水:肥=5:1~10:1。

施肥时间

施肥时间应根据紫花苜蓿的生长阶段和土壤养分状况确定,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播种前施肥:施用基肥,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2. 生长初期施肥:施用氮肥,促进植株生长;
  3. 开花期施肥:施用磷钾肥,提高产量和品质;
  4. 收获前施肥:施用复合肥,补充养分,提高产量。

施肥量

施肥量应根据紫花苜蓿的生长阶段、土壤养分状况和肥料种类等因素确定,一般建议氮肥施用量为每亩15~20公斤,磷肥施用量为每亩10~15公斤,钾肥施用量为每亩10~15公斤。

规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提高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

遵循DB15/T 680-2014规程,可以实现紫花苜蓿的精准灌溉和科学施肥,为作物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从而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

节约水资源和肥料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肥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保障生态环境

遵循规程,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动农业现代化

规程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提高我国紫花苜蓿种植技术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紫花苜蓿中心支轴式喷灌水肥管理技术规程》对于我国紫花苜蓿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应充分了解规程内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科学制定灌溉和施肥方案,以提高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