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896-2015 饲用燕麦与苜蓿间作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
《DB15/T 896-2015 饲用燕麦与苜蓿间作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是一项关于燕麦与苜蓿间作栽培的规程,旨在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优化土地利用,规程详细介绍了间作技术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种植、管理、收获等环节,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燕麦与苜蓿作为优质的饲草作物,因其营养价值丰富、适应性强、抗逆性佳等特性,在畜牧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015年发布的DB15/T 896-2015《饲用燕麦与苜蓿间作栽培技术规程》,为燕麦与苜蓿的间作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DB15/T 896-2015《饲用燕麦与苜蓿间作栽培技术规程》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编制,自2015年起正式实施,该规程旨在规范饲用燕麦与苜蓿间作栽培技术,提升产量和品质,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规程主要内容
间作模式选择
根据土壤、气候、水源等条件,选择适宜的间作模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燕麦-苜蓿间作:燕麦作为主作物,苜蓿作为后继作物。
(2)苜蓿-燕麦间作:苜蓿作为主作物,燕麦作为后继作物。
(3)轮作:燕麦-苜蓿-燕麦或苜蓿-燕麦-苜蓿等。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燕麦和苜蓿品种,燕麦品种应具备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特点;苜蓿品种应具备优质、耐旱、耐寒、耐盐碱等特点。
播种技术
(1)播种时间:燕麦适宜播种期为春末夏初,苜蓿适宜播种期为夏末秋初。
(2)播种量:燕麦播种量一般为每亩1.5-2公斤,苜蓿播种量一般为每亩1-1.5公斤。
(3)播种方式:采用条播或撒播,行距一般为30-40厘米。
田间管理
(1)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
(2)灌溉:根据土壤墒情和作物需水情况,适时灌溉。
(3)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防治。
(4)收割:燕麦成熟后及时收割,苜蓿可根据需要多次刈割。
收获与加工
(1)燕麦:收割后晾晒、脱粒、筛选,制成燕麦片、燕麦粉等。
(2)苜蓿:收割后晾晒、切碎、打包,制成苜蓿干草、苜蓿颗粒等。
规程应用注意事项
-
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间作栽培,确保作物产量和品质。
-
加强田间管理,确保作物生长良好。
-
注意病虫害防治,降低损失。
-
合理安排收割时间,提高资源利用率。
-
适时加工,确保饲料品质。
DB15/T 896-2015《饲用燕麦与苜蓿间作栽培技术规程》为燕麦与苜蓿间作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在实际应用中,要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提高产量和品质,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