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防治水稻病虫草害操作规程解读与应用指南

团体标准 606
本规程详细解读了DB36/T 1518-2021植保无人机防治水稻病虫草害操作技术,旨在规范无人机施药作业,提高防治效果,通过规程,用户可掌握无人机作业流程、参数设置、安全注意事项等,为水稻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无人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我国,水稻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为此,DB36/T 1518-2021《植保无人机防治水稻病虫草害操作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水稻病虫害防治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南,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植保无人机防治水稻病虫草害操作规程解读与应用指南,植保无人机防治水稻病虫草害操作规程解读与应用指南,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技术规程,第1张

DB36/T 1518-2021规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植保无人机防治水稻病虫草害的操作技术规程,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牵头起草,于2021年正式发布实施,该规程旨在规范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提升防治效果,确保水稻生产安全。

规程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植保无人机防治水稻田地中的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虫、稻水象甲等病虫害及杂草。

无人机选择与准备

  1. 无人机选择:根据防治面积、作业高度、作业速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植保无人机。
  2. 准备作业:确保无人机及喷洒设备正常工作;农药质量合格。

飞行操作

  1. 航线规划:根据水稻田地情况,规划合适的飞行航线,确保覆盖率高。
  2. 飞行高度:根据农药喷洒要求,调整飞行高度,一般保持在1.5-2米。
  3. 飞行速度:根据农药喷洒量和作业面积,调整飞行速度,确保喷洒均匀。

农药选择与配比

  1. 农药选择:根据病虫害种类,选择合适的农药。
  2. 配比:按照农药说明书要求,准确配比农药。

防治效果评估

  1. 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了解防治效果
  2. 记录防治时间、面积、用药量等,为后续防治提供参考

实际应用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守规程,确保防治效果。
  2. 选择合适的无人机和农药,提高作业效率。
  3. 加强操作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4. 注意安全,避免无人机操作事故。
  5.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减少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6. 加强农药残留监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DB36/T 1518-2021《植保无人机防治水稻病虫草害操作技术规程》为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严格按照规程执行,提高防治效果,保障水稻生产安全,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无人机作业技术,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