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1622-2012标准解析,稻米中百草枯残留量的高效测定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应用研究

团体标准 601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中百草枯作为一种高效、低毒的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百草枯的残留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我国制定了DB22/T 1622-2012《稻米中百草枯残留量的测定》标准,该标准推荐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LC-MS/MS)进行测定,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解析,并探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在稻米中百草枯残留量测定中的应用。

DB22/T 1622-2012标准解析,稻米中百草枯残留量的高效测定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应用研究,DB22/T 1622-2012标准解析,稻米中百草枯残留量的高效测定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应用研究,2,现代化,食品安全,第1张

DB22/T 1622-2012标准概述

DB22/T 1622-2012《稻米中百草枯残留量的测定》标准是我国针对稻米中百草枯残留量检测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稻米中百草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包括样品前处理、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检测、数据处理等步骤,该标准适用于稻米中百草枯残留量的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原理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LC-MS/MS)是一种高效、灵敏、准确的分离和检测技术,该方法结合了液相色谱的高分离性能和质谱的高灵敏度,能够实现对复杂样品中微量组分的准确测定。

  1. 液相色谱部分:样品经过前处理后,通过液相色谱柱进行分离,液相色谱柱通常采用反相色谱柱,利用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数差异实现分离。

  2. 质谱部分:分离后的组分进入质谱仪,通过电离、离子传输、碰撞诱导解离等过程,实现对组分的质荷比(m/z)和丰度进行分析。

  3. 数据处理:质谱仪采集到的数据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目标化合物的定量结果。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在稻米中百草枯残留量测定中的应用

样品前处理:样品前处理是保证检测准确性的关键步骤,DB22/T 1622-2012标准推荐采用以下前处理方法:

(1)样品提取:采用等有机溶剂提取稻米中的百草枯残留物。

(2)净化:通过固相萃取(SPE)等方法去除物质。

(3)浓缩:将净化后的样品进行浓缩,提高检测灵敏度。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检测:采用DB22/T 1622-2012标准推荐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进行检测,具体操作如下:

(1)色谱条件: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流动相、流速等条件,保证目标化合物的有效分离。

(2)质谱条件:设置合适的扫描方式、碰撞能量等参数,提高检测灵敏度。

(3)数据处理:根据标准曲线和样品的响应值,计算百草枯残留量。

DB22/T 1622-2012《稻米中百草枯残留量的测定》标准推荐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进行测定,该方法具有高效、灵敏、准确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样品前处理、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检测和数据处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对该标准的解析和应用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稻米中百草枯残留量检测水平,保障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