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1081.19-2009标准解读,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规范要求详析

团体标准 602
本文深入解析了DB13/T 1081.19-2009标准,详细阐述了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及制品的规范要求,包括材料选择、生产过程、检测方法等方面,旨在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健康。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食品包装材料作为食品接触物质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食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为此,我国制定了DB13/T 1081.19-2009《食品用包装材料及制品 塑料 第19部分:2-(N-亚硝基甲基)乙酰胺》标准,旨在规范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及制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2-(N-亚硝基甲基)乙酰胺(以下简称N-亚硝基甲酰胺),以下将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析,以期为食品包装行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DB13/T 1081.19-2009标准解读,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规范要求详析,DB13/T 1081.19-2009标准解读,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规范要求详析,2,食品安全,气相色谱法,第1张

标准背景

2-(N-亚硝基甲基)乙酰胺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可能存在于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及制品中,长期摄入含有该物质的食品,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为保障食品安全,我国制定了DB13/T 1081.19-2009标准,对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及制品中N-亚硝基甲酰胺的含量进行严格规定。

适用范围

DB13/T 1081.19-2009标准适用于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及制品的生产、检验和管理,该标准规定了N-亚硝基甲酰胺的检测方法、要求以及相关检验规则,旨在确保食品安全。

检测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N-亚硝基甲酰胺的检测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检测方法的具体步骤、试剂和仪器要求在标准中均有详细说明,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要求

DB13/T 1081.19-2009标准对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及制品中N-亚硝基甲酰胺的要求如下:

  1. 对于直接接触食品的塑料包装材料及制品,N-亚硝基甲酰胺的迁移量应不大于1.0mg/kg。
  2. 对于间接接触食品的塑料包装材料及制品,N-亚硝基甲酰胺的迁移量应不大于2.0mg/kg。

检验规则

该标准规定了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及制品的检验规则,包括抽样、检验程序、判定规则等,检验机构应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

标准实施与监督

  1. 生产企业应按照DB13/T 1081.19-2009标准组织生产,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2. 销售企业应加强对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及制品的进货检验,确保产品质量。
  3. 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及制品的抽检,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进行查处。

DB13/T 1081.19-2009标准的实施,旨在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包装行业应严格遵守该标准,提高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包装产品,政府、企业和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