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间苯二甲胺迁移量检测标准解析与应用
《DB13/T 1081.12-2009标准解读》详细解析了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间苯二甲胺特定迁移量的测定方法,强调其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该标准旨在确保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食品包装材料作为食品接触材料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DB13/T 1081.12-2009《食品用包装材料及制品 塑料 第12部分:间苯二甲胺特定迁移量的测定》是我国关于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中特定迁移物测定的国家标准之一,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旨在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测定方法及其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
标准背景
间苯二甲胺(Di-n-butyl phthalate,DBP)是一种常用的增塑剂,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等领域,DBP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摄入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世界各国对食品包装材料中DBP的迁移量都有严格的规定,我国DB13/T 1081.12-2009标准明确了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中DBP特定迁移量的测定方法,旨在确保食品安全。
DB13/T 1081.12-2009标准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中DBP特定迁移量的测定方法,适用于检测塑料包装材料在接触食品时,DBP从材料迁移到食品中的量。
- 测定原理:本标准采用溶剂萃取法,通过将包装材料浸泡在一定溶剂中,提取材料中的DBP,测定提取液中DBP的浓度,从而计算DBP的特定迁移量。
- 仪器和试剂:本标准规定了用于测定DBP特定迁移量的仪器和试剂,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清洗器、分析天平等。
- 测定步骤:本标准详细规定了DBP特定迁移量的测定步骤,包括样品制备、溶剂萃取、液相色谱分析等。
- 结果计算:本标准规定了DBP特定迁移量的计算方法,包括迁移量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测定方法解析
- 样品制备:将包装材料剪成适当的碎片,放入溶剂中浸泡一定时间,使DBP充分迁移到溶剂中。
- 溶剂萃取:将浸泡后的样品进行超声处理,使DBP充分溶解在溶剂中。
- 液相色谱分析:将萃取液进行液相色谱分析,测定DBP的浓度。
- 结果计算:根据迁移量的计算公式,计算DBP的特定迁移量。
DB13/T 1081.12-2009标准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该标准,可以有效地监测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中DBP的迁移量,确保食品安全,以下为该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几个方面:
- 生产企业:生产企业可依据该标准对生产过程中的塑料包装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保障消费者权益。
- 监管部门:监管部门可利用该标准对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进行抽检,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查处,维护市场秩序。
- 消费者:消费者可通过了解该标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DB13/T 1081.12-2009标准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拓展,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有力支持,在未来,我国将继续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水平,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