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双酚A迁移量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解析

团体标准 601
《DB13/T 1081.13-2009标准解读》一文研究了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中双酚A特定迁移量的测定方法,旨在应用该标准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确保消费者健康,文章详细解析了测定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食品包装材料在确保食品安全、延长食品保质期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部分食品包装材料中可能含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可能迁移至食品中,对消费者健康构成威胁,为此,我国制定了DB13/T 1081.13-2009《食品用包装材料及制品 塑料 第13部分:双酚A特定迁移量的测定》标准,旨在规范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的生产与使用,保障食品安全,本文将深入解读该标准,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双酚A迁移量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解析,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双酚A迁移量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解析,2,标准解读,食品安全,第1张

DB13/T 1081.13-2009标准概述

DB13/T 1081.13-2009标准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中双酚A(BPA)特定迁移量的测定方法标准,该标准明确了BPA在食品接触材料中的迁移检测方法,旨在有效控制和降低BPA在食品中的迁移量,从而保障消费者健康。

DB13/T 1081.13-2009标准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及制品中BPA的特定迁移量的测定。

方法

DB13/T 1081.13-2009标准规定了以下两种BPA迁移方法:

  1. 正己烷萃取法:通过正己烷萃取样品中的BPA,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
  2. 水萃取法:通过水萃取样品中的BPA,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测定。

仪器

该标准规定了用于BPA迁移的仪器设备,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清洗器、振荡器等。

步骤

  1. 样品预处理:在特定条件下处理样品,以去除可能影响BPA迁移的物质。
  2. 萃取:根据所选方法,使用正己烷或水对样品进行萃取。
  3. 测定:将萃取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测定。
  4. 结果计算:根据测定结果,计算BPA的特定迁移量。

DB13/T 1081.13-2009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保障食品安全

该标准有助于控制和降低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中BPA的迁移量,减少对健康的潜在危害,从而保障食品安全。

促进产业发展

该标准为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的生产企业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方法,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便于监管

该标准为政府部门提供了监管依据,有助于加强对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及制品的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

提高消费者信心

该标准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及制品安全性的信心,促进食品消费。

应用案例

企业生产中的应用

某食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为了确保其产品的安全性,按照DB13/T 1081.13-2009标准对生产的塑料包装材料进行BPA迁移量检测,通过定期检测,企业及时发现并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

政府中的应用

某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开展食品安全检查时,依据DB13/T 1081.13-2009标准对市场上销售的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进行BPA迁移量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产品的BPA迁移量符合标准要求,但也发现个别产品存在迁移量超标的情况,部门依法对超标产品进行了查处,保障了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中的应用

某消费者在购买了一款塑料瓶装饮料后,发现饮料中含有BPA,消费者依据DB13/T 1081.13-2009标准对饮料瓶进行了BPA迁移量检测,结果显示迁移量超标,消费者据此向生产企业和销售商提出了索赔,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DB13/T 1081.13-2009标准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该标准,有助于提高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及制品的安全性,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