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0622-2021牡丹籽油标准解读,助力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国家标准 609
《GB/T 40622-2021 牡丹籽油标准解析》发布,旨在规范牡丹籽油生产,提升产品质量,推动牡丹籽油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涵盖原料、加工、包装等多个环节,确保牡丹籽油的安全、健康和品质。

牡丹籽油,凭借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近年来在我国市场上备受消费者喜爱,为了规范牡丹籽油的生产、加工与销售,我国于2021年正式发布了GB/T 40622-2021《牡丹籽油》国家标准,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析,旨在为牡丹籽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GB/T 40622-2021牡丹籽油标准解读,助力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GB/T 40622-2021牡丹籽油标准解读,助力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气相色谱法,第1张

GB/T 40622-2021标准概述

GB/T 40622-2021《牡丹籽油》标准全面规定了牡丹籽油的术语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及储存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该标准适用于以牡丹籽为原料,通过物理方法提炼而成的牡丹籽油。

牡丹籽油的技术要求

感官要求

牡丹籽油应展现出其应有的色泽、香气和滋味,不得有任何异味、异臭或酸败现象。

理化指标

牡丹籽油需满足以下理化指标要求:

  1. 酸价(mg KOH/g):≤5.0
  2. 过氧化值(mmol/kg):≤10.0
  3. 碘值(g I2/100g):50~100
  4. 皂化值(mg KOH/g):185~195
  5. 脂肪酸组成:油酸(C18:1)≥40%,亚油酸(C18:2)≥20%,α-亚麻酸(C18:3)≥8%,γ-亚麻酸(C18:3)≥2%。

微生物指标

牡丹籽油需符合以下微生物指标要求:

  1. 细菌总数:≤1000cfu/g
  2. 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3. 霉菌和酵母菌:≤100cfu/g

牡丹籽油的试验方法

GB/T 40622-2021标准详细规定了牡丹籽油的试验方法,包括感官评价、理化指标测定和微生物指标测定等,具体方法如下:

  1. 感官评价:通过感官评价法对牡丹籽油的色泽、香气和滋味进行评估。
  2. 理化指标测定:采用滴定法、比色法、气相色谱法等方法对牡丹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碘值、皂化值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
  3. 微生物指标测定:采用平板计数法对牡丹籽油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霉菌酵母菌进行测定。

牡丹籽油的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储存

  1. 检验规则:牡丹籽油生产企业需按照GB/T 40622-2021标准进行自检,并定期进行检验。
  2. 标志:牡丹籽油包装上应明确标注产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证号、执行标准等信息。
  3. :牡丹籽油标签应符合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要求。
  4. 包装:牡丹籽油包装应选用防潮、防氧化的材料,以保证产品质量。
  5. 运输和储存:牡丹籽油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避免直射阳光、高温和潮湿,确保产品质量。

GB/T 40622-2021《牡丹籽油》标准的发布,为牡丹籽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提升牡丹籽油的质量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用油的需求,助力牡丹籽油产业在标准化道路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标签: 气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