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1081.3-2009标准解析,食品包装材料迁移量检测方法研究

团体标准 602
《DB13/T 1081.3-2009标准解读》一文深入分析了食品包装材料中特定迁移量的测定方法,旨在保障食品安全,研究详细阐述了标准中的各项检测技术,为食品包装材料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食品包装材料作为食品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桥梁,其安全性直接关乎食品品质和消费者的健康,DB13/T 1081.3-2009《食品用包装材料及制品 塑料 第3部分:特定迁移量的测定》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一项重要标准,本文旨在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特定迁移量的测定方法。

DB13/T 1081.3-2009标准解析,食品包装材料迁移量检测方法研究,DB13/T 1081.3-2009标准解析,食品包装材料迁移量检测方法研究,2,标准解读,食品安全,第1张

标准背景

DB13/T 1081.3-2009标准是我国专门针对食品包装材料及制品中特定迁移量测定的地方性标准,特定迁移量通常是指食品包装材料中某些物质迁移到食品中的量,这些物质可能是有机化合物,它们在塑料、合成纤维、胶粘剂等领域广泛应用,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接触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对食品包装材料中的迁移量进行准确测定,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DB13/T 1081.3-2009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用包装材料及制品中特定迁移量的测定方法,适用于各种食品包装材料及制品中的迁移物。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GB/T 5009.60-2003《食品包装材料中的测定》等规范性文件。
  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对“特定迁移量”、“迁移试验”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定义。
  4. 测定方法:本标准规定了两种测定特定迁移量的方法,即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5. 仪器和设备:本标准对测定特定迁移量所需的仪器和设备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样品处理设备等。
  6. 试样制备:本标准对试样制备的方法进行了规定,包括试样处理、溶剂选择、溶液配制等。
  7. 测定步骤:本标准详细介绍了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特定迁移量的具体步骤。
  8. 结果计算与表述:本标准对测定结果的计算和表述方法进行了规定。

特定迁移量的测定方法

气相色谱法(GC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分析技术,以其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势,在特定迁移量的测定中具有显著特点:

  1. 样品处理:将试样溶解于适宜的溶剂中,经过适当处理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2. 色谱柱: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如毛细管柱,以实现高效分离。
  3. 检测器:采用捕获检测器(ECD)等高灵敏度检测器。
  4. 数据处理:对色谱图进行积分、峰面积计算等数据处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用于分离、分析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技术,以其分离度高、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势,在特定迁移量的测定中同样表现出色:

  1. 样品处理:将试样溶解于适宜的溶剂中,经过适当处理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2. 色谱柱: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如反相色谱柱,以实现高效分离。
  3. 检测器:采用紫外检测器(UV)等高灵敏度检测器。
  4. 数据处理:对色谱图进行积分、峰面积计算等数据处理。

DB13/T 1081.3-2009标准为食品用包装材料及制品中特定迁移量的测定提供了科学、严谨的方法,通过采用气相色谱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食品包装材料中的迁移量,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有力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确保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

对食品包装材料中特定迁移量的测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DB13/T 1081.3-2009标准,有助于提高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的食品。